以今日情形看,再遇到塔兰齐之类臣等难以决断的大事,轩亲王虽在藩邸,但依旧会以国家社稷为重,为之决疑,则军国大事不误,轩亲王不在枢府,犹在枢府。”
“不在枢府,犹在枢府”,慈安把这八个字,在心里念了一遍,颇有所悟,又点了点头,颜色已霁。
“好吧,那就再等一两天——不过,咱们是不是就这么干等着?”
“回母后皇太后,”曹毓瑛说,“臣等下去,就要替左宗棠的行辕草拟檄文,还要草拟给俄罗斯的照会,这两份要件,定稿之前,自然还要请轩亲王过目的……”
“啊,好!”这一次,母后皇太后反应很快,“你们就借着这个机会,再好好儿的劝一劝他。”
“是,臣等遵旨!”
顿了一顿,曹毓瑛说道:“到时候,母后皇太后再降一道温谕,臣以为,这个火候,就差不多了。”
“火候?嗯,火候……”
默谋片刻,慈安说道,“好,就这么办!”
*
*
跪安之后,四位大军机回到军机处,已是申初了。
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作如下分工:文祥作为外务部会办大臣,郭嵩焘作为顾委会主委,到外务部,会同外务部署理尚书钱鼎铭,拟定对俄罗斯的外交照会;左宗棠钦差行辕的檄文,则由曹毓瑛、许庚身负责起草,待文祥、郭嵩焘回来之后,再共同酌定。
文祥这个“外务部会办大臣”,虽然名义上是“外务部署理尚书”钱鼎铭的上司,但外务部的事情,一向是直接向轩亲王这位“外务部总理大臣”汇报的,文祥的角色,本质上是关卓凡的一个大参谋,并不直接指挥、调度外务部,这一点,上下彼此都心知肚明,文祥本人,也是一直谨守分际的。
目下,轩亲王暂时不在其位,文祥便不愿直接对钱鼎铭这位轩亲王的嫡系指手画脚,以免被人有意无意的“误会”,因此,他拉上了郭嵩焘——郭筠仙虽然不算轩亲王的“嫡系”,却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