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的张开了嘴:您不是来“接防”的吗?
“轩军是来接防的,”图林说道,“不是来砸弟兄们的饭碗的——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就是一千三百八十家子!都赶了回去,叫一家老小,喝西北风不成?”
伯王倒不怎么担心侍卫们回家喝西北风,大内侍卫,大多数都是旗下亲贵子弟出身,没了这份俸禄,一家子未必就饿肚子了,可正因为这个,才叫人担心!——千把名旗下亲贵子弟,一下子齐齐丢了差使,那在八旗之中,得引起多大的风波?
他大大的松了口气,正要说话,图林继续说道:“王爷有训谕,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不能因为侍卫之中出了一个凶徒,就祸及全体侍卫!”
这个“王爷”,自然是指轩亲王。
伯王心想:侍卫之中,说不定……还有这个凶徒的同党呢?
正在犹豫,要不要把这个话说了出来,图林好像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说道:“王爷还说了,就算侍卫之中,藏有凶徒的同党,咱们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盯紧了,也不怕他再翻出什么浪来!——王爷说了,总之,宁肯他自己个儿冒点儿险,也不能——还是那句话——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哈,还真是大方啊。
伯王转念一想,已经明白了:关卓凡如此“大度”,示天下以公尚在其次,主要的目的,是向八旗示好——看,我宁肯自己干冒大险,也不砸你们的饭碗!
不过,伯王也明白,“示公”也好,“示好”也罢,都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方才的“矫诏”:“有旨,着轩军接防大内”——没了这个“有旨”,人家才不会跟你客气呢!
轩军出发之前,所谓“接防”,一定是做了两套方案的:如果宫里准轩军“接防”,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就暂时“各安其位,不做变动”;如果宫里不准轩军“接防”,这一千三百八十名侍卫,别说赶回家去喝西北风了,就是“不奉命者,格杀勿论”,也不稀奇!
人家客气,我不能当成运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