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三三章 请一起过来吧(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关卓凡接见日本使团,初初照面,略出意外。

    小笠原长行是个老头,这个意料之中;但栗本锄云、小栗忠顺两个,徐四霖只和他说是幕府的“后起之秀”,没有说过具体的年龄,关卓凡就想当然地以为是俩年轻人,事实上两个人的年纪都不算小,比较年轻的小栗忠顺,也有四十岁了。

    而且小栗忠顺面上皱纹深刻,鬓斑白,乍一看,有五十好几的样子。但看双眼,却是目光炯炯;端坐之时,腰板亦挺得笔直,放在膝盖上的双手,骨节粗大,青筋纠结。这幅形容,实在想不出此人竟是一名两千五百石的“旗本”。

    那位“兰医”家庭出身的栗本锄云,反而洵洵儒雅,看着倒要比小栗忠顺年轻不少。

    现在形势迫人,幕府不得不有所更张;太平时节,以这两位的资历年纪,恐怕还是做不到这个位子的。

    关卓凡想起长州藩内,幕府最重要的几个对手:

    高杉晋作——总掌藩政,并负责海军,二十五岁。

    山县有朋——负责6军,二十六岁。

    伊藤博文——力士队总督,二十三岁。

    那个被自己杀掉的坂本龙马,和萨、长两藩一向来往密切,其手创的龟山商社,拥有自己的军舰,商社成员大多来自神户军舰操练所,这一次,十有**是要过来为长州助拳的。嗯,龙马如果不死,二十九岁。

    接替龙马主持龟山商社的6奥阳之助。二十岁。

    一个老朽日本。一个少年日本。对比是如此之强烈鲜明。

    关卓凡在心底暗暗叹了口气。

    补充一句,关卓凡是真心实意地希望龟山商社参战的,因为那个6奥阳之助,在原时空,后来有了一个更著名的名字:6奥宗光。

    伊藤博文内阁第二号人物,外交部长,一力筹划吞并朝鲜,策动甲午战争。签署《马关条约》。

    龟山商社还有一个成员,也是很有意思的:伊东祐亨,原时空后为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的总指挥正是此君。

    请一起过来吧。

    使团三人组讲的中国话,小笠原长行最差,磕磕巴巴,基本听不懂他说啥;讲得最好的是小栗忠顺,几乎听不出是一个外国人,甚至还有一点山东口音。关卓凡暗暗称奇。

    使团也配了通译,但正使辞不达意。要等通译翻译,作为副使的小栗忠顺自然而然地就抢话,到了后来,小栗忠顺瞅着更像正使了。

    看来徐四霖的观察还是很准确的。

    双方就征长的战略做出以下安排:

    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向长州起进攻。

    中**队由西攻入长州。舰队先到长崎,补充燃料食水,然后沿九州西海岸北上,入马关海峡,炮击马关诸炮台,攻占马关,登6长州。

    为此,应事先在马关海峡对岸,北九州的小仓城,建立后勤补给基地。

    幕府及受命征长的诸藩军队,则分成上、中、下三路,从东面攻入长州。

    下路即南路,对长州的濑户内海沿岸、即其南海岸动攻击。

    这一路的目标是周防大岛,幕府海军主力主责其事,一面炮击沿岸,一面运送松山藩的步兵登6。拿下周防大岛后,即可扼长州南出濑户内海的门户了。

    中路由艺州小濑川方向攻入长州境内。艺州藩不肯出兵,这一路兵马,先锋是高田藩、彦根藩,幕府和纪州藩的军队做后备。

    上路即北路,从石州出,沿日本海沿岸、即长州北海岸攻击前进。这一路兵马的主力,是滨田藩。

    其中关于在九州小仓城设立的后勤补给基地,关卓凡说“军令必须一统”,要由中国派人规划管理,幕府方面,“请小栗忠顺先生总责协调一切”。

    这句话一说出来,小栗忠顺神采飞扬,不等正使表示意见,立即答道:“贝子错爱,忠顺愿效绵薄。”

    小笠原长行的脸色怪怪的,关卓凡晓得是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下属飞扬跋扈的缘故,而是小仓藩本来就是小笠原家的领地,一群外人越过了他这个家长,在他家里大操大办,换了谁都会“怪怪的”吧?

    更重要的是,谁知道中国人会不会骚扰地方,需索无度呢?

    但正因为小笠原长行这个“老中”出身于小仓藩,才不能让他插手小仓藩地面上的事。原时空,参加征长的肥后藩士兵在小仓城外的山上砍树筑垒,身为征长军总督的小莅原长行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为何在他人领内砍伐树木!”

    关卓凡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