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爪牙天下(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出来?

    整个朝政,会变成一副什么样子?

    慈禧的心,又是一紧。

    还好,这里边儿,没有曾国藩。

    可是,如果事情再拖下去呢?

    曾国藩会不会也跳了出来?

    咦……左宗棠呢?怎么也没有他……

    啊,不是“没有”,是新疆的地方太远了,两、三天的时间,连信儿都还没有收到呢。

    还有,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李鸿章?

    这可有点儿意外——不都说李鸿章是“功名底子”吗?

    还有,瑞麟为什么会凑这个热闹?他一向庸碌,而且,百分百是“我的人”啊!

    难道……

    不,瑞麟不至于的……

    嗯,想岔了,瑞麟正因为百分百是“我的人”,才上了这个折子——在他眼中,我和关卓凡,自然是……二位一体,关卓凡若去位,我也就……

    孰知……

    慈禧心里暗暗叹了口气。

    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和惆怅,袭上心头。

    心口隐隐作痛。

    没有时间再多想什么了,慈禧稳住了自己的心神,说道:“到底是……明白人多,糊涂人少嘛。”

    “是。”关卓凡说道,“不过,臣也不敢说朴庵‘糊涂’,军机叫起的时候——就是臣销假入直第一天的军机叫起,臣奏上母后皇太后,说——”

    顿了顿,“‘醇郡王为宣宗成皇帝亲子,辛酉政变,手擒巨憝,功在宗社;多年来,维护宫禁,管理弘德殿,勤劳夙著;神机营各项事务,亦办理得宜,实为公忠体国之贤王!醇郡王已加亲王衔,臣以为,醇郡王当进亲王。’”

    啊?

    慈禧微微蹙起了眉,看着关卓凡,但没有说话。

    “臣的小心思,”关卓凡坦然说道,“当然是瞒不过太后的。旁人看来,‘王大臣会议’上,朴庵和臣,针尖儿对上了麦芒,之后,‘上头’又传旨,斥责了朴庵一顿,彼此的颜面,更加不好看了。臣想着,臣同朴庵,都是宗室,都是懿亲,都是与国同戚的人,同殿为臣,怎么都不好闹生分的,他进亲王,出于臣的提议,也许,他会……多少领臣的一点儿情?这样,呃,这个梁子,不就解开了吗?”

    慈禧缓缓说道:“你倒是一片苦心,果真如此,再好不过了。”

    顿了顿,“嗯,‘东边儿’怎么说?”

    “母后皇太后有点儿犹豫,”关卓凡说道,“觉得朴庵年纪不大,现在就进亲王,以后,可就不大有进身的余地了。”

    顿了顿,“问其他人,曹毓瑛提了个建议,说,目下,大行皇帝的庙、谥,尚未明告天下,似乎……等到新君践祚,再行加恩醇郡王,更加妥当些。”

    慈禧心中微动,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她明白曹毓瑛的用意:彼时进奕譞的亲王,这个亲王,就是皇太后封的;新君践祚,再行加恩,这个亲王,就是皇帝封的,后者的分量,当然比前者要重。

    还有,由新君进奕譞亲王,示之以恩,对缓解彼此的矛盾,也有助益。

    “好是好,”关卓凡叹了口气,“可惜,晚了一步。”

    “晚了一步——怎么说呢?”

    “军机叫起之后,”关卓凡说道,“臣和几位大军机,走去内阁公署开会,就是这一趟,挨了这一刀。”

    慈禧的脸,“刷”的一下,白了。

    原来……如此!

    真的是……老七干的!

    关卓凡并没有给慈禧提供任何奕譞派人刺杀他的具体的证据,但是,这个幕后主使,慈禧极自然的就派给了奕譞。

    事实上,非独慈禧,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这么“派”的。

    慈禧的目光,落在了关卓凡的伤臂上,过了好一会儿,还是不晓得该说什么?只是黯然的、长长的叹了口气。

    老七真能……做出这种事儿来?

    也不奇怪,老七的脾气,不像老六,有些地方,倒随他五哥,也是人既笨,又爱钻牛角尖儿,有的时候,钻进去了就出不来。

    慈禧想起关卓凡方才说的“晚了一步”。

    晚了一步……也许,进奕譞亲王的旨意,当天明发,或者,不必当天明发,只要当天把这个信儿传了出去,关卓凡的这一刀,就可以躲了开去?

    唉!

    “哦,”关卓凡语气轻松,“有一件事儿,还没有来得向太后回明,这个姓许的刺客,是大内的侍卫,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