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需求也多,不运出去,自然有人来买,若是天下州府都到沧州来买酒,才有大利。再走一趟商队,往外多宣传,再要酒,便到沧州来贩运。”郑智解释道。
道理自然如此,若是天下商队都来沧州,才能让沧州发展起来,从税收到基建,再到百姓收入,也会节节攀升,比自己往外运送得到的利益自然要多得多。
人流便是商机,沧州也会在整个商业氛围上面有重大的进步。
郑智更在想改良生产工艺的事情,石灰产烈酒实在繁琐,蒸馏才是正道,如何能进行有效的蒸馏,也是需要人才的。郑智能提供最基本的一个理念,最终还是要靠匠人来解决问题。
裴宣听得半懂不懂,却是也知道自家相公不是在胡言乱语,便道:“如此只怕要挤压几个月的酒货,也是艰难。”
郑智心中自然知道这个问题,却是也不去回答,又道:“开春之际,沧州辖下当多开垦新地,修建更多的沟渠,即便是缘由的沟渠,全部重新翻修,确保田地的灌溉,一应钱粮耗费,全部由经略府承担,百姓出工,皆补餐食。”
这便是要确保沧州之地的粮食供应,河北不比西北,自古便是产量重地,基础建设自然也要跟上,沟渠也是重要的基础设施。百姓自己大多只能负责自己的土地,真正的引水大渠,还是要政府来做。
开垦新的土地,沟渠自然也是最重要的保障。
粮食多产,郑智便是买粮也能有粮去买。土地改革也不是如今能谈论的问题。
“相公,如此这般,支出甚巨,此乃知府衙门的事情,我们来做,实在是……”裴宣听得郑智这番话语,心中自然对郑智敬佩有加,却是也更考虑现实问题。
“你便按照我说的做,知府衙门那边能有助力自然是好,若是知府衙门没有助力,我们经略府自己做。”郑智此时的思维格局,自然不是裴宣能想到的,也更是知道知府衙门也没有能力来做这个事情,此时知府衙门只要能全力支持自己,不要阳奉阴违,不变成阻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