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会放弃这个在史书之中能大书特书的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
即便是童贯,大概也是这般想法,党项都被赶到沙漠西边去了,精锐损失殆尽,不足为虑。不在实地,终究难以知晓全局。胜利太多,总会让人产生一种藐视敌人的错觉。
这个计划若是在东京通不过,种师道只得一城一池去驻守,西北大概会陷入满盘皆输的结局。那个时候的种家就不是回京述职了,那个时候的童贯只怕也会落得一个凄惨不堪。若是计划既没有通过,种师道又这么干了,后果也是一样,还另外加了一条抗旨不尊的大罪。
此事在童贯举荐种师道之初,似乎也就注定了结局。
真要从中找出关节所在,兴许没有从东京来的许仕达,这一切大概也不会如此。
郑智入得渭州,经略府还开门办公,筹措粮饷,组织士卒,一切运行得有条不紊,显然也是种师道走的时候安排得极为妥当。
只是这经略府已然没有了经略相公。
没有了经略相公的渭州,对于郑智的战事来说,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
郑智入得经略府,发出几封往各地的文书,催促一下兵将聚集之事。随即便打马出得城中,又回到军营修整。
杨可世终于赶到了,麾下七百来号湟州亲兵。直入营中拜见。
第二日大早,郑智便带兵背上往平夏城,途中又搜罗了镇戎军州与顺德军州老卒两千。
平夏城内,刘正彦每日焦急,彻夜难眠,父亲在会州新城鏖战,郑智左等不到,右等不到。
如今新城被围,便是军情战报都出不来,刘正彦能收到的消息,只有斥候带回来的话语:城池未破。
坐立不安的刘正彦正在大堂左右踱步,令兵飞奔来报:“小刘相公,郑相公大军到了,离城还有二十里。”
刘正彦听言大喜,口中说得一句:“快,快,快快随我去迎。”
说完刘正彦飞奔出府,打马就走,左右十来个亲兵跟随而出。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