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徐氏带着一家老小也到了城头之上。
却是所有人都未想到,郑相公竟然没有入城,而是直接往军营去了。
城头还有李纲、裴宣朱武等人,见得大队人马直接转向往军营而去,连忙下城打马也往军营处去。
军营内此时号角连营,五万大军铁甲熠熠,郑智看着面前这些有条不紊集结而来的铁甲军汉,速度也是极快,看得郑智连连点头。
练兵之法其实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复杂的理论。其实只需要有素质良好的基层教官,足够的钱粮,以及这些基层教官给士兵的一份精气神。
显然这三个条件郑智都是可以满足的,基层军官对于一支部队实在太过重要,不论是训练还是真正打仗,军事素养极高的基层军官决定了一支队伍的战斗力。
西军这些军汉就是这支不会的种子,郑智也一支在致力于不断提高这些基层军官的军事素养。
将台之下还有一队人马,便是米氏。米真务就在台下,此时的米真务显得心不在焉,也显得没有什么精气神。
郑智特意多打量了一番米真务,党项人的处置问题显然是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也是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马匹也在从西北往沧州运送的途中,要说骑兵,郑智可以瞬间组建起五六万,但是这五六万党项人的控制才是主要的,现在的郑智哪里敢给这些党项人五六万匹马,五六柄兵器。
一支军队的训练情况,其实不需要多作考核,郑智站在将台上,看着这些军汉们集结速度,列队奔跑的整齐,方阵的精气神。便已经足够给出一个平叛标准了。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与血性,战阵才是训练场。鲜血与死亡才是成长的动力。但是在此之前,这些军汉们还需要一次贴近战阵的校阅,就如当年童贯在西北校阅一样。
一个一个的军将上前禀报,四处都是口号的呼喊。
郑智就这么站在将台之上一动不动,头上的铁盔取下来放在了身旁牛大的手中。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