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军汉们肆虐外族之地从来不加以控制,但是也明令禁止肆虐汉人之地,擅杀汉人百姓,唯有军法从事,立斩不赦。
这条军令也早早颁布了下去,就如当初在杭州,军汉们不曾骚扰百姓一分一毫,郑智的收获也全部来自于方腊,方腊搜刮了整个江南两浙,最终大多是为郑智做了嫁衣。兴许郑智还真要感谢方腊,若不是方腊,郑智哪里养得活这么多兵将,哪里还能支援西北的战事。
天色已黑尽,大军已在城外,依旧把光州城围得水泄不通。
一夜之后,天色刚明。郑智已然开拔,直往木浦而回,木浦码头之上还有那八艘大船,只是再上船又多了两千多人,把船舱底层挤得满满当当。
东京之中,今日童贯皱着眉头直往艮岳面见赵佶,心中忐忑不止,却是已然收到了风声,知道今日所为何事。
赵佶于绛霄楼中,身边有赵缨络相随,面前还站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官员,身旁还有道士林灵素。
四人闲谈之间,只等童贯到来。
待得童贯到来拜见,赵佶开口说道:“北方战事在即,也是时候安排用人事宜,领军之将自有郑智,但是监军与宣抚调度之事也该定下人选,童贯你可有想法?”
童贯其实已然听到了些风声,本来这件事情是板上钉钉的,这大宋能出去监军宣抚的,也唯有童贯一人,此时皇帝赵佶拿这个话语来问,显然就不止自己一人了,童贯忙道:“陛下圣明,胸中沟壑之广,臣远远不及也,便请陛下定夺。”
赵佶闻言哈哈一笑:“哈哈……童贯,人朕已经给你选好了,就是蔡攸,你看如何?”
童贯连忙抬头看得站在一旁的蔡攸,开口答道:“陛下深谋远虑,蔡学士乃蔡太师之子,必然有其父之风,可当此重任!”
原来这个一直站在赵佶面前,五十岁左右的人便是蔡京之子蔡攸,蔡攸还真不比蔡京,蔡京至少是正统的进士及第,还是这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书画造诣皆是绝顶。蔡攸便是连个进士都没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