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凯儿随我北上(四千五百字,月底月票,多谢!)(第2/7页)
原推行喇嘛教,当喇嘛教在草原兴起之后,规定蒙古每个家庭的男子,只能留一人守灶,其他男子皆要入寺院去当喇嘛,还能免除税赋。
当蒙古人笃信喇嘛教的时候,人口急剧下降。从五百万人的蒙古草原,到得清朝末期,整个草原只有五十万人口。
阻卜,其实并不能称蒙古,却是可以称为鞑靼,两宋称呼草原人,多叫鞑靼。辽金称呼草原人多为阻卜。
阻卜人本是一盘散沙,经过几次抵抗契丹人的战争之后,阻卜人慢慢形成了松散的联盟,这个联盟一直存在,却是到后来也没有了意义,因为从来没有打胜过契丹。而是每次都被打得俯首称臣。联盟也就名存实亡了,还是如散沙一般。
散沙一般的阻卜诸部,又名义上受辽人管辖,但是又并不听辽人指挥。辽人似乎也对这些被打服的阻卜人并不在意,只要明面上臣服,也就并没有进行多么有力度的统治。其实也是契丹人的败笔所在。
如果契丹人与满人一样对草原进行了强有力的统治,女真想灭契丹,便是难如登天一般。也是后期的契丹皇族,实在没有居安思危的态度,也看不起其他人,看不起女真人、阻卜人,也看不起宋人。只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天下无敌。生活安乐,一切足够。
契丹人学习汉人文化,什么都学得不错,连腐败也学得极为到位,辽人官场之腐败,比末年的北宋,有过之而无不及。贵族早已糜烂,所以才会如此不堪一击。
当大军越过最北黄河之时,兀剌海城残存的党项早已不堪一击。阻卜人一个也没有看到。
攻下只有几百党项人的兀剌海城之后,已是年关将近,折可求却是丝毫不慌。在去往东京的奏折上,只说在兀剌海城与党项阻卜联军的先锋部队交战并获胜,占领了城池。阻卜人更在草原聚集大军,准备开战。
折可求更是准备主动出击,趁阻卜人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击之,争取最快时间获得胜利。
这场战争的当事人,阻卜人,却是丝毫都不知道这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