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调教大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7章 四个亿的一盘好棋(免费)(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始皇帝一统六合,根基何在?”

    老贾眉头再皱,“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粮食,还有人口。”

    “粮食?”贾昌朝瞬间抓住脉络。“你是想说,始皇帝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合,占了粮食之利?”

    “没错。”唐奕认可道。“我们不妨从粮食的角度来解读过去,进而看清现在和将来。”

    贾昌朝沉思起来,良久,方缓缓点头,“你这么说也没错。”

    “战国之前,中原以黍为食,后产量更高的小麦传入中原,第一个收益的就是秦国的中兴之地岐山、少梁。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镇守西戎的小国才能荡平六合,一统诸国。”

    唐奕接过话头,“正是如此。”

    “从上古到商周,中原农业以‘黍’为主,养活四海之民。可是,黍米产量有限,发展至战国时期,已经趋于饱和,养活不了更多的百姓了。”

    从古至今,汉人奉行的原则就是有多少粮食,养多少孩子。

    所以,粮食的产出,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多寡。

    夏周时期黍米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到了战国已经是极限了。

    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华夏文明处于瓶颈的时候,小麦从西边传入了中原。第一个获利的就是秦国。

    有粮,就有人。有人就是有战斗力。

    正是因为粮产引发的连锁反映,让秦在与魏争夺巴国井盐这块大肥肉的时候占得了先机。

    有了盐这个重要的经济物资,秦之兴盛也就更加的无可撼动了

    “秦以小麦振兴国力,此后历经数千年,又是小麦之利,奠定了中原富庶之地的威名。”

    “可是,小麦也有和黍米一样也有极限。其实到盛唐时期,中原人口就已经到了小麦的极限了,需要另一种高产作物来打破桎梏。”

    “老夫明白你的意思了。”

    老贾顺着唐奕的思路接道:“你是说,大宋的兴盛就是因为找到了这种打破桎梏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