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尊亲 (今天更五章)(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流的人物,想想真是又好笑,又好气。

    张瀚摇头一笑,说道:“叔祖,我从行商到起兵伐北虏,可曾对大明的人动过刀枪?就算官职现在也还在身上,朝廷并无明旨传谕剥夺,援助十三山我还立下大功,有这样的董卓,黄巢?”

    “话不是这样说。”须眉皆白的老头子大摇其头,一脸坦然的道:“你有本事做董卓那样的人,你便是董卓!”

    “原来是这样……”

    张瀚先是哑然失笑,接着便是沉吟不语。

    这种逻辑确实很混蛋,但这种看似不要脸的逻辑也不是凭白无故来的。

    唐末藩镇之祸,天下户口减半都不止,武夫们攻伐不休。

    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

    天子,兵马强壮者为之。

    这一类的话和记录太多,导致了人们对武夫无节制使用武力的厌恶。

    这种厌恶不仅是皇帝,士大夫,当然也包括百姓。

    开疆拓土,丰功伟业,那是后人瞧的热闹,种种战争,在书上看时才觉有趣,好玩,但如果你是唐末五代十国时的普通人呢?

    家族离散,亲人死于沟渠,甚至被抓去磨成肉末吃掉呢?

    五代之后,武夫就受到极为严密的约束,从宋至明都是如此,这也是天下人的共识,并非纯粹的文官压制武臣。

    连武夫自己,对此也并非没有认识,没有人愿意回到五代时的那种光景,连武人自己也并不愿意。

    张瀚此时隐隐有些觉悟,自己的形象已经到了一个相对危险的程度了。

    并不是说张瀚没有苦心经营,在北方他的形象一直很好,等于白手起家的经历,容易引起小人物的共鸣和代入,还有宗族不和,父祖早逝的背景,更容易叫人同情。再就是行商和手段向来平和,讲究信用,对地方有很大的回馈,加上医馆有意不赚钱行善博名,张瀚的形象其实早就好到不能再好了。

    但也有危险的地方,攻伐北虏,一次又一次的大胜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