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九三八章 事成(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施一礼,道:“如今宁夏叛乱已平息,地方安定,外夷不敢犯境,一应事务趋于平稳……却不知大明最大的隐患当如何解决?”

    张永稍微有些惊讶,跟着站了起来,不解地问道:“此话何解?”

    杨一清讳莫如深,拿起笔来,在手上写了个字,然后展示给张永看。张永眯眼打量,只见杨一清左手手心上所写之字正是“瑾”,随即杨一清便用干净的宣纸将手上的字迹擦去,只留一团墨迹。

    张永心想,怎么不用我说,他反倒主动开口了?

    张永俯身向前,压低声音道:“此人日夜在圣上身前,且耳目众多,就连大人跟前恐怕也有他的人。”

    “此人不在。”杨一清微笑着说道。

    张永这才明白沈溪的用意,只要把魏彬支开,杨一清便会积极配合,甚至主动提出倒刘瑾之事,暗自佩服沈之厚终归还是技高一筹,不管他为何那么笃定魏彬会赴宴,至少现在看来这位杨大人对于诛除刘瑾的事情很上心。

    杨一清见张永沉默不语,以为张永不想参与,又道:“陛下虽信任此人,但有平乱之事,陛下委命于公而不委命他人,足见陛下对公之信任。”

    “现功成奏凯,乘机揭发刘瑾奸恶,陈说海内仇怨,皇上必定听信,杀刘瑾,公也更受重用,收天下之心。”

    张永心动不已,拍着胸脯道:“不诛除此獠,各地类似安化王谋逆一般的叛乱将愈演愈烈,大明将永无宁日……老奴何惜余年不以报主哉!”

    短短几句,二人就在诛除刘瑾这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张永道:“不知杨大人有何妙计?”

    杨一清神色凝重:“在下如今滞留三边,恐无法回朝揭发刘瑾之罪行,不过以公之声望,相信回朝后可当面检举,定不能让刘瑾有辩驳之机……却不知沈尚书对此有何意见?”

    张永非常谨慎,虽然杨一清主动提出要诛除刘瑾,他却依然要考虑这一席话可能是在试探他。

    不过随即他便把心一横,道:“沈大人自然也是义不容辞。”

    张永考虑到自己没有退路,若不相信杨一清,等于是个死局,刘瑾跟他只能活一个,取得杨一清的信任乃是当前最佳选择。

    杨一清道:“如此甚好,在下这里有一些关于刘瑾大逆不道的罪证,都是从安化王府搜出来的,不如由公带走,或亲自呈奏陛下,或可交由沈尚书呈奏,以在下之能力只能做到这一步。”

    张永神色稍微凝滞,他听出来了,杨一清不想主动承揽倒刘瑾的责任。

    这跟沈溪的想法有些类似。

    “好!”

    张永清楚,杨一清虽然立下功劳,但毕竟不是朱厚照亲近的大臣。

    能当面跟朱厚照交流的,无非他和沈溪,不过张永心里还是有些顾虑:“沈之厚之前的意思,是要把功劳让给杨一清,为的是让杨一清面圣时奏事,我这么替沈之厚答应下来,是否会影响他的计划?”

    杨一清从堆成山的卷宗中,拿出几份不起眼的稿件,递给张永,再次恭敬行礼:“一切全靠公主持。”

    张永拿着刘瑾的罪证,压力很大,心中不停念叨:“一定要回去跟沈之厚商议清楚,这么大的事情咱家可处置不了!”

    因为斗刘瑾的事情实在太大,张永显得没多少底气,此后就算杨一清再说什么,他也听不进去了,过了一炷香时间,他主动提出告辞:“咱家先回去了,至于沈大人那边……”

    “就由公来传话。”

    杨一清慷慨激昂地道,“在下身份敏感,不跟沈尚书当面沟通,若是沈尚书回朝面圣,务必跟陛下陈明厉害,到时刘瑾罪行败露,陛下定会将其绳之以法!”

    ……

    ……

    张永惴惴不安,回到营地。

    在自己营帐独处许久,张永听到门口的侍卫通禀:“张公公,沈大人赴宴归来。”

    “行!”

    张永将杨一清提供的刘瑾罪状揣在怀里,怀着复杂的心情去中军大帐见沈溪,到了地方才发现魏彬也在。

    “魏公公?”

    张永稍微有些惊讶,没想到沈溪居然会把魏彬带过来。

    魏彬在张永跟前显得很拘谨,笑着打招呼:“张公公久违了,鄙人有一些公事要跟沈大人谈,酒桌上说始终不那么方便,这才到沈大人营帐说事。”

    张永心道:“沈之厚不会神通广大到把魏彬都收买了吧?”

    沈溪似乎有些醉意,道:“张公公来得正好,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