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六四章 才子?靠边站(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祝枝山!

    闻名遐迩的吴中大才子啊!

    论当下的名气,比唐伯虎还高上几分。

    祝允明素以诗文和书法见长,写墓志铭算得上是一绝,江南一地,如果那些豪门世家有谁死了,便会请其写墓志铭,经常引起文坛轰动。

    祝枝山生平七次会试不第,直到晚年才放小官,所谓是情场、文场得意,官场失意。

    但祝枝山与唐伯虎不同,他家世好,外祖父徐有贞因因谋划明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独揽大权。其祖父祝颢担任过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致仕后回到家乡置办物业田产。

    祝枝山就算不当官,有着祖辈的积累,一辈子那是衣食无忧。

    祝枝山这一说,在场士子脸色都很难看。

    关于祝允明的名声,他们早就听闻,此人娶了个南京媳妇李氏,算是南京女婿,年中他丈母娘死了,他亲自作《明故南京太仆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志铭》,在江南文坛引发轰动。

    你这么个擅长诗文的家伙,跟普通士子比试写拜帖,这不是进士跟童生比试做文章一个意思吗?

    虽然祝枝山的名气,在江南一代甚大,但在福建也就一般般。

    苏通想了想。祝希哲,咦,此人不认识啊。算了,管他是哪根葱。他想比就比吧,反正我早就跟人商量好了,结果不可能更改。

    原来早在苏通带这些士子见沈溪之前,私下里就有人找他说和,表示愿意以各种好处相赠,获取求见谢铎为自己扬名的机会。

    可惜沈溪不接受礼物,苏通懂得灵活变通,明着不收礼。但比试文章,写得好与不好,岂不是一句话?

    到时候该收的礼收下,沈溪那边也交待得过去,我还不得罪人,一举多得!

    苏通答应得痛快,旁边的士子不乐意了。

    好么,你让我们比试文章,意思是我们比试你当裁判,那意思是不是你是先生我们是学生?

    这本来就已经很过分了。你再找个以诗词文章闻名江南的大才子来跟我们比,这比试还有什么意义?

    我们干脆打一开始就认输得了!

    与苏通对祝枝山并无太多敬意相比,沈溪对祝枝山可以说是礼数十足。他站起身来,恭敬行礼,然后问道:“祝先生才名卓著,要拜访谢老先生,应该去府上投拜帖才是,为何要与我等后生争一时长短?”

    苏通惊讶地看着沈溪,不解为何沈溪对一个陌生士子口称“先生”?

    祝枝山无奈轻叹:“若在下能见到谢老先生,也不会冒昧而来,这不是……见不着吗?”

    沈溪大概听明白了。

    这次与祝枝山会面。根本不是巧遇,而是对方有意过来。想寻机会托请沈溪和苏通,让他跟随拜访谢铎一面。

    或者是祝枝山心里有所不甘。他这样一个闻名江南的大才子,诗赋文章样样精通,连收的弟子也都是大才子,偏偏他两次会试不第,他想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不行。

    而作为曾经的南京国子监祭酒,又是天下公认的学问大家,谢铎肯定能给他一番点拨。

    别人去求见谢铎是为名,而他求见,纯粹是求教。

    能结识祝枝山这位江南大才子,沈溪觉得非常荣幸,虽然沈溪最想见到的是唐伯虎,可祝枝山名气一点儿也不弱。

    祝枝山的书法,名动海内,其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风骨烂熳。其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后世价值连城的传世墨宝。

    尽管有这么显赫的资历,可不知怎么的,沈溪见到祝枝山后,很自然就想起某人衣衫一解,跳下河去……

    “既然祝公子愿意一同参详文章,那请坐吧。”沈溪作出请的手势。

    苏通心里满是疑问,把沈溪拉到一边,问道:“沈老弟,这人你认识?”

    沈溪一时不好解释,简单提道:“江南名士。”

    苏通没太当回事,这江南之地,别的不多,名士比身上的虱子还多,是不是个学问人就敢自称名士。

    苏通没太当真,当即坐了下来。

    题目是苏通出的,写拜帖,可他不敢以先生自居,只好自己也拿起毛笔来写,一篇拜帖其实用不了多少字,最多写个百余字,已算不少。把自己的身份、来历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