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八五章 太学入学(第三更)(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沈溪回去,等送沈溪的马车走远,玉娘才问道:“不知刘大人之前有何吩咐,可需要奴家相助?”

    江栎唯瞥了玉娘一眼。之前玉娘没跟他站在同一个立场,尽帮沈溪说话了,这让他有些着恼。不过遵照刘大夏吩咐,接下来要将城中一些秘密储放盗窃来的官粮的据点清除,涉及到了官府和地方衙门,必须要玉娘协助。

    江栎唯道:“侍郎大人吩咐,这几日内调兵平贼,玉娘得尽心做事才是……”

    玉娘心思慧黠,一听就明白个大概。

    江栎唯将刘大夏的吩咐轻描淡写总结为“调兵平贼”,那不用说,之前他那“引蛇出洞”的计划自然就作废了?

    玉娘浅浅一笑:“江大人乃是上官,奴家怎敢违背?”言外之意,所有的事情都要公事公办。

    ……

    ……

    沈溪回去后,兀自庆幸不已。

    幸好他一口回绝了江栎唯,否则当晚去与那些倒卖官粮之人会面,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号。

    这江栎唯立功心切,不是省油的灯啊!

    至于能否帮汀州商会争取到长久为朝廷运粮的特权,沈溪不是太在乎,但若汀州商会在此案中建功,刘大夏三年后接手兵部,并完成弘治、正德两朝的交接,那汀州商会还是极有机会在北方发展壮大的。

    正月十七,是太学入学的第一天。一大早沈溪便离家前往太学,拿入学考校的成绩。

    五十多名新入太学的学生,排定等级,共分三等。沈溪自以为入学考试文章写得不错。但在最后排定名次时只拿了个二等,与他并列的有二十多名考生,属于中规中矩的成绩,而严惟中的名字则高高在上,列在了一等。

    沈溪不清楚这排定名次的标准是什么。但既然不影响入学和参加会试,他也就不太在意。

    因为提前将具结、户籍等证明身份的资料上交太学,沈溪这天算是来熟悉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环境。

    太学在国子监中属于非常特别的存在。

    国子监三四千名学生,而太学只有区区一百来人。太学生有很大的几率考取进士,就算屡试不第,从太学卒业出来,基本也能成为府学、县学的教谕,或为一方名儒,之后朝廷在选拔学官之时也会得到特别优待。

    沈溪到太学报到后,便去自己的学舍看了看。也就是在太学学习期间校方安排的寝室。因为太学生无论是否京城本地人,都需要住校,每旬会有一两日的休沐,遇到顺天府院院试、乡试又或者是会试等科举考试时,国子监作为考场,学生会放上几天假。

    正月十七入学,到正月底就会放假,因为二月里会试就会进行。

    对于国子监学生来说,入学这些天可能要熟悉一下环境,摸清楚自己接下来要学习的科目。可对于太学生来说,入学头十天基本都是自学,因为太学生全都要参加二月礼部会试,这么点时间除了自己温书。也学不到什么。

    沈溪没想过,自己会再次经历住校的学生时代,就算太学生在国子监中属于特殊群体,在住宿条件上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待遇,同样的学舍,大一点儿的房间住四五人。小一点的房间住两三人。

    寝室一般比较通透,窗户和房门相对。

    房间里摆着几张床,每张床上会准备条毡子,至于床单被褥则需要自备。还有便是临窗的地方会摆设书桌和椅子、凳子,门口有个木架,上面摆放几个木盆,具体的洗漱用具也需要自己准备。

    当然,这个时代不会有双层床铺,甚至连柜子、烛台都没有,一律是桐油灯,而且来的第一天就告诉考生每月有几两桐油。条件好的考生,或者会自备些,毕竟挑灯夜读也需要量力而行。

    沈溪的运气还算好,分到一个两人间,只是屋子有些狭窄,沈溪目测大小不过十平方,除了两张床以及书桌、板凳就没多少空余了。

    不紧不慢地将被褥、书本和笔墨纸砚归置好,沈溪扫视一眼,觉得满意了,正准备到外面走走,却见一名痩削的高个子青年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名背着行李的家仆。

    这男子乍一进门,看到沈溪青涩的模样,以为走错门了,回到外面重新抬头打量过门上的学舍号牌,这才走进来,愕然望着沈溪,问道:“阁下……也是太学生?”

    “正是。”沈溪行礼道,“福建宁化沈溪。”

    这人明显没听过沈溪的名号,点了点头:“在下顺天府孙衡,字喜良,见过沈兄……沈公子。”

    他本想称呼沈溪“兄台”,但见沈溪这年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