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机,结合了后世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比目前作为棉纺中心的南直隶松江地区采用的纺纱机工效提高十倍,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而采用飞梭技术同时利用水力进行驱动的水力织布机,更使得织布工效比这时代的织布机提高了整整四十倍。

    再加上工业园区配套的印染厂也采用了沈溪发明的先进工艺,如此综合算下来,武昌布比之松江布成本几乎节约一半,质量更好,色彩更丰富更鲜艳,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行销大江南北,这一块带给总督府的收入到目前为止也有三万多两银子。

    正是因为有如此大的利益存在,由于盐、茶改革带来的那点儿损失,已经不放在本地官绅眼里,他们更希望获得与工业园区合作的机会,能够以“批发价”拿到钢铁制品以及布匹,然后运到外地销售,从中获取巨大利益。

    沈溪自然不会吃独食,他想过把大多数人都捆绑到自己身边,除了向官绅供货外,他还准备等工业园区步入正轨后,把产权明晰化,到时候作为自己代表的车马帮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总督府与三司衙门乃至武昌府县衙门都按照一定比例分成,利益均沾。沈溪确信,只要自己在朝中不失势,没有人敢打自己产业的主意。

    八月十四这天,沈溪在总督府正堂迎接一位阔别已久的老朋友……从南方辗转抵达武昌府的唐寅夫妇。

    唐寅在琼州管理盐场一年多时间,随着盐场生产步入正轨,不耐寂寞的唐寅返回广州,去年夏天他曾想北上,重归担任两省总督的沈溪身边任幕僚,恰逢湖广西南叛乱、沈溪领军南征,唐寅不想参与行伍之事,走到赣州便返回广东,虽然避免了与历史上的老冤家宁王碰面,但也在沈溪心目中丢分不少。

    回到广州府后,唐寅安生了两个月,又忍不住带着妻子游历粤、闽、浙等地名山大川,到了今年五月份闻听沈溪已胜利凯旋,他才自杭州优哉游哉向西进发,途中游历了黄山、庐山、九宫山等名胜古迹。

    两年不见,唐寅沉稳许多,见到沈溪后气度雍容,举手投足间礼度委蛇,沈溪差点儿自惭形秽,以为自己是个无所事事的社会游民,而唐寅则是什么微服私访的青天大老爷。

    “……沈兄台,多年不见身体康健,观你气色想来官场得意,春秋正盛。在下游历江南河川大山,创作出大量诗画,一并赠送与你,当作见面礼……”

    唐寅见面就要送沈溪礼物。

    沈溪一听大喜过望,他一直想收藏几幅唐伯虎的真迹作为传家宝,现在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但转念又一想,因自己出现而影响命运的唐伯虎,是否还是历史上那个风流不羁的浪荡才子?

    若是因自己这个意外因素令唐寅的书画造诣降低,少了那种劲峭而不失秀雅的品貌风骨,少了刚柔并济之美,或许唐寅的字画再好,也不会有什么价值。

    不过当沈溪欣赏过唐寅几幅大作之后,眼睛越来越亮。

    经过几年蛰伏,唐寅的画技和书法越发成熟,其人物画形象准确而独具神韵,水墨画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近乎完美地将宋代院体技巧与元人笔墨韵味融为一体,再加上一手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的书法,可以说艺术造诣比之沈溪记忆中犹自高妙不少。

    沈溪对唐寅的书画拱若珍宝,叫来侍卫让小心收藏好。

    唐寅见沈溪收下礼物,感觉大有面子,于是准备开口跟沈溪讨要这一年多来的俸禄。

    谁想沈溪收下礼物便翻脸,径直问道:“伯虎兄游历名山大川一年有余,这期间似乎荒驰公事,这次回来,是准备继续做闲散人士,还是到总督衙门当差?”

    唐寅一听傻眼了,怎么自己还没开口,就被沈溪堵住了话茬?按照沈溪话语里透露出来的意思,你之前一年属于“旷工”,现在回来,要么重新干起,要么走人,至于之前一年不可能当你带薪放假,肯定按旷工计算。

    唐寅心里直打鼓,面上带着几分恭谨道:“沈大人,您看在下刚从南方回来,这一路辛苦……家里又刚添丁,实在需要一份差事,至于之前一年……”

    沈溪直接抬手打断唐寅的话:“没想到唐兄你这么快便为人父,恭喜恭喜!这确实是一件大好事,若有暇你我当痛饮三大杯以贺。但公私分明,很多事要讲规矩……之前一年,本官身边需要人手时,你在外游历,有失幕僚本分,现在既然回来,本官需重新考虑对你的任用……”

    “这样吧,唐兄你先在武昌府安顿下来,等你洗去旅途劳顿彻底恢复过来,本官再考虑对你的任用。来人啊,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