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七六五章 正德朝第一战(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地区战事尚未结束,京城处于戒严状态,这些学生日常任务不轻,只能轮流上课。

    来课堂学习,成为这些学生的负担,逃课情况很严重,这跟沈溪最初没有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有关,很多人干脆一次都没来学习,一些中下层将领因为是世袭军户,大字不识一个,给这些人授课简直是对牛弹琴,对此沈溪只能想方设法克服。

    此时,沈溪关心的除了军事学堂外,还有两件事。

    一个是外地兵马换防京师。

    第二件事则是关于宣大地区那场看起来规模不大,但对沈溪意义非凡的战事。

    因朱厚照对边关战事不再过问,使得沈溪暂时不用担心朱厚照提出御驾亲征之事,宣府这场诱敌深入之战,变成一场需要一定战果的战事。

    但因派出去的援军是李频所部兵马,不归沈溪直接管辖,沈溪只能用兵部调令规划行军作战,而在前方,则靠云柳穿针引线,战事进行非常困难。

    沈溪只能寄希望李频听令行事,但因此人暂且投靠了刘瑾,对沈溪来说也非常难以掌控。

    不过因鞑靼犯边兵马本身就不多,再加上沈溪一系列谋划终于生效,这场战事很快就有了结果。

    ……

    ……

    六月二十七。

    朱厚照在宫外已经住了近二十天,这天艳阳高挂,因京城正在戒严中,大街小巷一片宁静。

    沈溪从自己家里出来,到了兵部衙门,还没等他在自己的公事房坐下,云柳派人送来的紧急公文已呈递案前。

    云柳送达的情报比朝廷驿马快得多,这跟沈溪平时对斥候的严格要求有关,这些人很多都跟着沈溪和云柳走南闯北,甚至有被沈溪从泉州征调过来的旧部,包括张老五的那些个衙差弟兄。

    另外还有沈溪在东南沿海平息匪寇的旧部,这些人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沈溪建立情报系统后,又对这些征调的人进行了系统而严密的培训,能力毋庸置疑,比朝廷的斥候好了不知多少倍。

    沈溪拿起情报仔细看过,悬在心头多日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在云柳相助下,宣府一线军民,配合李频派出的六百多兵马,跟鞑靼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虽然最后的主战场不在内长城一线,而是在怀来卫以北地区,结果却不差。

    鞑靼派出的一多千名骑兵被大明军队团团围困,惊慌失措下突围,当场战死一百多名骑兵,另外有一百多鞑靼兵被俘,解救地方被掳掠的士兵和百姓多达六七百人……

    相比于沈溪之前对鞑靼的几场胜利,这次战果看起来微不足道。

    但这却是正德皇帝登基后,第一次在对北方少数民族作战中取得的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虽算不上大捷,但也足够振奋人心。

    “贪心不足蛇吞象,若非鞑靼人贪婪,趁着我军‘新败’,劫掠我大明人丁、牲口和财货,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沈溪查看一下,这次大明损失兵马不少,尤其是李频麾下,损失了三百多人。

    沈溪看到后非常担忧:“明明是重兵将鞑靼人包围,鞑靼人又是仓促突围,结果一千多人马,只留下三百,而光是隆庆卫这边就损失三百人,再加上宣府地方人马,恐怕数字要到七八百……我大明军队的战力堪忧啊!”

    得到战报,沈溪没有着急上报。

    这种地方奏凯的上报,还是要以朝廷公文为主,私下里情报传递不可以作为依据,沈溪丝毫也没有邀功的意思。

    沈溪心想:“李频取得胜利,虽出自兵部调遣,但刘瑾会不趁机去邀功?刘瑾完全可以把李频说成是他的人,而把这次战事胜利全归到阉党将领指挥有方上……现在就看刘瑾怎么跟陛下报功了!”

    在这件事上,沈溪显得不急不躁,虽然这场战事是在他的指挥下完成,但沈溪有意把机会让给刘瑾。

    但朝廷的战报显然比沈溪得到的情报晚许多,一直到次日临近黄昏,兵部和五军都督府都没得到任何关于战事的情报。

    沈溪心想:“改革朝廷情报体系,看来迫在眉睫了。”

    ……

    ……

    正德元年,六月二十八。

    太阳斜挂在西山顶上,刘瑾从司礼监出来,由东华门返回自己的私宅,出得宫门没几步,便听后面有人匆忙跑来。

    “何人?”

    刘瑾亏心事做多了,平时进出都前呼后拥,紫禁城里会有太监陪同,而在外便则有锦衣卫和私自招募的打手跟随。刘瑾在朝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