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状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七六九章 为功劳发愁(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里面既包括胜利的喜悦,还包含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应该一个字都不会出错。

    朱厚照心想:“当初父皇在京城九门外筑京观,威慑天下,朕好生羡慕……这次朕准备依样画葫芦来上一个,虽然人头数目远不如父皇时多,但至少也有千把人,干脆将俘虏杀掉,脑袋一并堆砌上去……如此一来,别人便都知道朕是个圣明君主,不比父皇当得差!”

    想到这里,朱厚照先是一阵飘飘然,然后有些懊恼。

    “父皇那会儿,筑京观有数万鞑靼人头颅,而朕现在只有一千余颗鞑靼人的脑袋,是否太过寒酸了些?不过那会儿都是沈先生打出来的功绩,也是赶巧了,鞑靼人倾巢而出,这才让沈先生抓住机会,现在鞑靼国力大不如前,想让他们倾巢而出,怕是没那么容易!”

    “不过好在鞑靼人还在蹦跶,沈先生更是朕肱骨之臣,只要再等个两年,朕便可以跟沈先生亲征,那时我师徒二人联手,在草原上纵横驰骋,莫说筑京观了,就算封狼居胥都不在话下。”

    “这次功劳就当是开胃菜,后面才是大餐!”

    刘瑾将诏书派人送回司礼监颁行,回来时正好看到朱厚照在那儿嘀嘀咕咕,顿时心里七上八下。

    刘瑾有种大事不妙的感觉:“陛下越重视此事,越不好善后,沈之厚可真是歹毒,或许他早猜到陛下心思,居然把这么大的功劳让给咱家,咱家本以为占了先,得了个便宜,别到头吃亏都不知!”

    “现在咱家得赶紧查清楚这件事,若真存在虚报功劳的情况,必须第一时间找人将此事给抹平,怎么也要凑够一千脑袋回来,若是不够,就砍了这些个欺瞒咱家的人的脑袋来凑数!”

    ……

    ……

    刘瑾居然会为功劳的事情发愁,若是传扬出去,必然会让满朝上下跌破眼镜。

    刘瑾主动去抢功劳,最后却成为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被引爆,而引爆的结果,就是功劳变罪过。

    现在朱厚照将这件事大肆张扬,若最后的结果却是以丢脸收场的话,刘瑾罪责不小,流放出宫都是最轻的处罚。

    让皇帝颜面无光,砍掉脑袋是罪有应得。

    沈溪这边心态却轻松许多。

    此时沈溪正在军事学堂备课,王守仁之所以跟着过来,是沈溪想让王守仁拿着他编写的教案为学生上课。

    沈溪这个兵部尚书很忙,没时间给学生上课,干脆便抓王守仁这个属下来顶缸……无论文韬还是武略,王守仁都不差,这个年轻人具备大将之风,只是没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还在朝中慢慢熬资历。

    沈溪打算让王守仁先在军事课堂这边纸上谈兵,把先进的思想传达给基层军官。

    沈溪自己,则以副校长的身份,统筹军事学堂事务,然后编写教案,指导课程。

    那些先进的作战理论,诸如新武器的运用,还有步兵战术战法上的改进,必须由他来完成。

    对热兵器的了解,沈溪自问比王守仁强太多,王守仁可不知道武器的进步对步兵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西方军队各种步兵方阵层出不穷的时期,沈溪虽然只是了解个皮毛,但不妨碍他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良并获得成功。

    这也是沈溪开办军事学堂的一个目的,把自己先进的理念在大明推行开来,开花结果。

    ……

    ……

    朝廷公布宣府大捷的消息后,京城随之解除戒严。

    百姓涌到各衙门和九门布告栏处,看到朝廷公布大捷的内容,随即这消息还将以公文方式传递大明各地,各行省民众都会知道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朱厚照对于封赏从来都不会吝啬,谁取得大功,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会加官进爵。

    但按照传统,还是以武将封爵的可能性最大。故此,李频很有可能是这次宣府大捷的直接受益人,但也有可能成为大明罪人。

    朝廷将宣府大捷的消息公告天下后,谢迁带着不安的心情到了军事学堂。

    谢迁昨日去豹房面圣没有成功,越发感到自己在朝中做事力不从心,沈溪见到他的时候,明显觉得眼前的谢老儿沧桑许多。

    谢迁道:“之厚,不管你是否应该主动争取功劳,最大的功劳都属于前线将士,你错就错在任用阉党的人完成这次胜仗,若刘瑾将二人调到朝中,对你影响非常大,或许会成为制约你兵部差事的最大障碍。”

    “老夫年老体衰,已无法影响陛下,告老之期已为时不远,希望你能撑起朝廷,不至于让朝政旁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