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笑容。在窗边,看着北湖的风光,继续沉吟,思索着。保持着一个胜利前夕,谨慎的心态。
他的判断,所有的人都以为贾环偃旗息鼓,趁机脱身是正确的。但他判断,贾环一定会搞事。但是,搞事,就意味着贾环脱不了身。
不管贾环有什么后手,形势明显对贾环不利。要知道,所有的后手,最终都绕不过天子。杨皇后求情都没用,贾环能怎么搞?他对天子的影响力,难道还比的过杨皇后不成?
…
…
晋王在府中读书,装模作样。他的消息并不闭塞。顺亲王正在他府上。
摘星楼中,晋王笑道:“王叔但可安心。贾环过不了这一关。”
顺亲王笑了笑,狭长的眼睛中,有些冷。
…
…
十月二十三,节气,大雪。阳光和熙,寒风凛冽。贾环在刑部周侍郎、郎中、锦衣卫校尉的押解中,步行着穿过小时雍坊。
有好事者跟着,围观贾环。有人道:“此非贾探花乎?何故系于之小吏之手。”
周侍郎嘴角抽了下。他正三品的高官,给人说成小吏。情何以堪?
又有人喊,“探花郎,可有佳作言志?”
贾环心里无语。他就是写诗被人整了。现在这个节骨眼,哪里会发表作品。存心给自己找不痛快。
当即,从西华门进宫城,再走几步,进了武英殿。等候在殿外。周侍郎进到殿中回话。议论的大臣们各自排队。有人报告殿后的天子。
贾环一身半旧的棉袄,眯着眼睛,享受着二十多天未见的阳光。这时,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尖尖的声音,“贾探花想必在琢磨着如何脱罪吧?”
贾环扭头,就是刘公公站在离他不远的位置,淡淡的笑了笑,“刘公公到此,有什么高见?”
刘国忠眼睛看着贾环,很锐利,平静的道:“高见到没有。只是想要告诉贾探花你,不要白费力气。你想脱罪,等于做梦。你知道为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