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在国联的领导下大家一起裁军,世界就能变得无限美好。
甚至1935年时英国政府重整军备,工党还站出来指责,工党的部分党员竟然要英国政府“关闭征兵站,解散军队,解除空军武装……废除可怕的战争设施”。
嗯,就是主张英国去军事化。
如果真的执行工党这一理念,那啥都不用说了,希特勒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占领英伦三岛。
艾德礼属于工党中的异类,就像丘吉尔是保守党异类一样,两人都奉行强硬的军事外交政策。于是他们上台了,现在丘吉尔是首相,艾德礼相当于副首相(此时为掌玺大臣,两年后正式出任副首相)。
但两人在具体看法上又有些不同,丘吉尔想要联合美国解决欧洲问题,艾德礼想要联合所有反法西斯国家解决世界大战但他们都无法完全做主。
丘吉尔这个首相当得很憋屈啊,他刚刚上台时,张伯伦依旧相当于太上皇。
因此在德国进攻比利时的时候,英国政府虽然已经出兵,但内阁却在讨论如何求和,甚至打算割让殖民地给德国。当法国正式投降以后,英国内阁又在讨论向意大利议和,打算放弃地中海利益讨好意大利。
丘吉尔每次做出强硬措施,都要大费口水说服内阁,并一次次答应内阁的软弱求和之举。用丘吉尔的话来说就是:“明知无用,还要讨好猪一样的队友而硬着头皮去做。”
……
周赫煊抵达伦敦的第二天,英国外交部秘密致电美国,再次征求罗斯福的看法。如果美国不明确反对,英国就将暂时关闭滇缅公路。
胡适在美国得知消息,立即电告中国外交部,老蒋遂命令周赫煊和郭泰祺立即展开外交游说。
郭泰祺忙着做演讲和会见英国外交部官员,周赫煊则直接找到了艾德礼。
“周,好久不见。”艾德礼握手笑道。
周赫煊微笑道:“恭喜阁下成为英国掌玺大臣。”
艾德礼摊手道:“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