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962【音乐无国界】(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反应。”

    路易斯遗憾道:“可惜,乐队跟合唱团配合有些瑕疵,合唱团的专业水平也有些问题。”

    保罗·罗伯逊说:“合唱团并不是专业的,而且他们的排练时间也不长。”

    在两个黑哥们儿议论的时候,胡适和张彭春也吃惊万分。

    “两年没回去,中国什么时候创作出这么振奋人心的音乐作品了?”张彭春惊道。

    胡适说:“听歌词的内容,应该是共党那么的人创作的。”

    张彭春道:“管他哪个党!这首《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国的抗战气势,唱出了中国人的抗战决心。”说着,他低声朝旁边的周赫煊喊道,“周先生,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谁?”

    周赫煊说:“冼星海先生作曲,光未然先生作词。”

    张彭春期待地说:“等回国以后,我一定要亲自拜访他们。”

    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在演出串场的时候,怪叫道:“哦,哦,哦,这是一首战歌,只听歌曲就让我想到战场。”

    周赫煊说:“这是一个民族的怒吼。”

    “啪啪啪啪啪啪啪!”

    大合唱结束,露天音乐堂的掌声空前热烈,好多美国观众由衷的自发起立鼓掌。

    抛开《黄河大合唱》的民族性和抗战意义,它的艺术价值就足以让美国观众感到惊艳了。

    为了筹办这场大型演出,于珮琛把周赫煊给她的生活费全投进去了,足足几千美元,上个月家里的伙食还是找费雯丽汇的款。其中《黄河大合唱》就排练了两个月,还请来专业的管弦乐队,想不精彩都难。

    当然,比起《义勇军进行曲》在美国的影响力,这首《黄河大合唱》还是难以匹敌的。因为前者朗朗上口,短小精悍,更加利于传播。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前,陶行知访欧归国的途中,就在埃及金字塔下听人唱过《义勇军进行曲》。而在抗战胜利后,梁思成前往美国讲学,在美国街头也听到人唱这首歌,他以为是中国人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