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民国之文豪崛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47【推广】(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度落后。然只用了两刻钟,机器便过人力……第二场比试,更是以机器大获全胜而结束。通过科学之测量,该机器的工作效率是人力的三倍……

    西人以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现代明层出不穷,蒸汽机更是开创了工业时代。而我国人没有明精神吗?并非如此,古代四大明皆出于中国,为人类社会和科学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今之人力收割机,亦证明此理,我国人拥有聪明才智,并不输于西人半分……

    据周赫煊先生介绍,此次明的人力收割机,主要用于收获小麦和稻谷。因为中国南方多丘陵、河道,所以不适用大型机械。联合中国的特殊农业地理环境,以及中国基础工业不达之现状,北大的人力收割机主体为木质,既轻便易行,又廉价易制。此机器可在西南大山中使用,又适用于江南水乡。传统木匠,亦可自行仿制,实为切合国情之伟大明创造。”

    由于上海报纸的竞相报道,其他报纸也纷纷转载,人力收割机的名气迅打开。

    光吹牛是没用的,新闻照片再加上比试结果,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印象更为直观。那1比3的生产效率,更是以科学数据来证明其优秀,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无数读者对此赞誉有加,但也有不屑一顾的。

    这些人认为,周赫煊跟北大明的人力收割机,不过是西方联合收割机的简化版,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人家的联合收割机,方便快捷而且高大上,中国的这个破收割机还得用人力搬抬踩踏,尚属于传统农具的范畴。

    不管赞同还是反对,周氏收割机(也叫北大收割机)迅普及开来。

    甚至有传统工匠开动脑筋,用竹片代替铁扣、麻绳代替皮带,仿制出“纯天然”的山寨品。整部机器拆开,浑身上下见不到任何铁的器,连一颗铁钉都没有,因为人家用的是卯榫结构。

    到年代中期,人力收割机已经在中国农村遍地开花。由于地区和农作物不同,出现各种版本迥异的仿制品。这种机器一直使用到世纪,直至被新式农用收割机代替,才终于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搞笑的是,由于大部分仿制品都是全木质结构,以至于后世很多人,以为这种机器属于传统农具。甚至有位教授写论文,通过人力收割机大肆吹捧中国的传统农具,认为其是现代联合收割机的祖宗,从而闹出大笑话。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