嚷着抢到的东西太少,这趟入关太划不来。
多尔衮和阿济格、豪格商量了一番之后,便每日里派人来挑战。吴三桂自然是闭门不出,只让人在城头上喝他们对骂。多尔衮知道吴三桂这等人精,断不会因为被人骂两句就上当,于是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却做出要绕过平阳南下的样子,想要把吴三桂从城里面骗出来。可是吴三桂却是何等狡猾的家伙,他知道多尔衮根本就不敢真的把不管不顾的就把自己丢在后面直接南下。因为多尔衮他们虽然抢到的东西不算太多,但也不少,他不可能将这些东西和人一直带着行军,因为这不但会拖慢行军的速度,也会让大量的军队被用于看守任务,使得实际上能投入到战斗的力量减少。而且,随军的人口也会消耗更多的来之不易的粮食。所以,一直以来,清军入关掳掠的时候,都是一边劫掠,一边不断地将掳掠到的人口送出关外的。所以事实上他们在行动中也一直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保持着通往关外的道路的基本畅通。而此时如果绕过平阳,后路还能不能保持通畅就难说了。如果躲在平阳城里的是姜瓖那样的家伙,多尔衮倒是不用太担心,但是吴三桂和关宁军可不一样。虽然关宁军喜欢卖队友是出了名的,但老实说,在明军中,除了突然间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模范军之外,吴三桂手中的关宁军的确是最能打的了。而且吴三桂本人也属于很能打的将领,若是野战对抗多尔衮的主力,他未必能讨到好处,但如果只是打打清军的小部队,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再加上吴三桂又留下了一支部队把风陵渡守了起来,多尔衮也难以轻易突入河南,所以吴三桂根本不担心清军绕过自己,结果这一招自然也没能让吴三桂上当。最后多尔衮也只能在平阳城附近留下大约一万人的军队监视吴三桂,然后让其他军队尽可能的四处劫掠。
因为吴三桂的牵制,清军入关后劫掠的效率低了很多。最终这次入寇,清军只获得了八万多人口,这个数字和前几次入寇后每次数十万相比,少了很多。而晋商们又给多尔衮提供了一个消息:明军攻克襄阳,李自成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