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问题,肖遥也想趁这次机会一并解决。
铜匠这个角色跟肖遥本人的最大区别是肤色的问题,这个肖遥可以在电影开拍前通过美黑和化妆等一些技术手段来解决,除此之外,肖遥还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语言问题。铜匠这个角色是会蒙语的,在片中还唱了一首蒙语歌。肖遥会的语言虽多,可目前还不包括蒙语。
这个问题,肖遥原本是想找洪玮帮忙解决的。
洪玮出生在藏族地区,是藏族人,也是少数民族。身为少数民族的她,也一直致力于宣传推广少数民族的音乐。而且她不只是喜欢和经常表演少数民族的音乐,也经常提携和帮助少数民族的年轻歌手。之前肖遥帮姜凯琳准备在《歌手》上表演《阿刁》时找的那位帮姜凯琳唱和声藏族歌手,就是找洪玮介绍来的。
洪玮是藏族人,可她会的和接触的可不只是藏族的音乐和藏族歌手。她曾经在《歌手》舞台上唱过蒙语歌曲,自己是会蒙语的,也认识一些蒙族的歌手。肖遥想要学蒙语,学蒙语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洪玮。
不过这次既然已经来了内蒙,肖遥就想趁这个机会把这个语言的问题也一并解决。所以肖遥想找的向导,既是需要熟悉周边包括跨省的晋省一些地区,能带他们去看景选景的,最好还是会蒙语,能教肖遥一首合适的传统蒙语歌曲的人。
当然,如果这人正好是个铜匠,或者会做铜匠的活计,能教肖遥一些铜匠的手艺,那就是最好不过了。不过电影中铜匠更多的是一个称呼或者名字,真正动手干铜匠活的地方不多,也就是摆弄修理了一下学校里的那个钟,只要拿工具的动作不外行就可以了。凭着当初跟人学做手碟时学到的技术,肖遥觉得自己这方面就应该足够了,所以这个铜匠活儿学不学都行。
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肖遥差不多也是两眼一抹黑,并不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向导。不过他没有认识的当地人,却可以去认识当地人。经常出门旅游的他知道,像是宾馆老板这类人,一般就都是熟悉当地情况的消息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