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客船。
已是初春,通州河两岸柳树吐芽。
纤夫将通州河中的薄冰破除,伴随着号子声响,谢君衍站在船头,冲我嫣然一笑,负手而立,消失在薄雾蒙蒙中。
***
朱悟能很快控制了局势,就算没有传国玉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者,也有办法重新登上皇位。京畿之外萧、柳两家大臣,也都向朱悟能表示效忠。
尤其是萧家,由于萧定远在这次动乱中站错了队伍,五十多岁的萧乾良亲自上京城请罪,并交出了所有兵权,来换了萧定远一命。朱悟能倒也没有追究,毕竟萧乾良曾追随过他,也曾在西凉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收回兵权后,将萧家侯爵之位降为了男爵。
朱悟能当权之后,各国番邦使臣开始纷纷前来上书,而原本就在京城的北周使团呼延无能,第一时间上表。
呼延无能在奏表中代表北周皇帝祝贺朱悟能重新执掌大明王朝,作为大明的忠实合作伙伴,明、周两国在维护天下稳定、促进经贸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利益,双方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拓展两国在双边、地区各领域合作,更好造福两国国民。
朱悟能对此表示了感谢,为了照顾北周使团的安危,朱悟能派五百兵马将北周使团所在会馆围的水泄不通,在斩杀了几十名疑似北周谍子之后,限令呼延无敌与完颜卷心菜等人在一月之内离开大明。
一朝天子一朝臣。
朱悟能上台后,对京城各部堂进行了人员更迭。
据说内阁首辅杨梦龙还有半月满七十岁,按朝制可以致仕。
可是朱悟能却通过锦衣卫示意让他乞骸骨,这两者待遇有着天壤之别,杨梦龙被逼无奈,只得上奏折乞骸骨,朱悟能倒也干脆,连三上三辞这道程序也省下了,当日就批红,让辅佐了朱润泽三十多年的老臣黯然离场。
接替杨梦龙出任首辅的,则是五十岁徐玉甫。在朱悟能登基的第一日,他便一头磕在了地上,表示臣服。
-->>(第5/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