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一十二章 回乱回乱(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曹根生快步走进房间,朗声道:“大掌柜——,恭亲王来电。”

    “念——。”

    “太后懿旨,着赏还奕譞亲王爵位,领兵两万进驻西安。”

    居然是起复醇亲王奕譞?易知足也有些意外,顿了顿,他才道:“回电,军列已经调度妥当,督促醇亲王即刻开拔,尽快赶往西安。”

    肃州回民作乱不过是区区数百人,易知足却是如临大敌,着朝廷抽调两万大军进驻西安,对此,赵烈文、易正行两人都颇为不解,对视了一眼,易正行才斟酌着道:“父亲该不是想借机分散或者是削弱京师的兵力罢?又或者是试探朝廷的反应?”

    “都不是。”易知足缓声道:“这是未雨绸缪,肃州回乱确实有可能酿成陕甘大规模的回乱,铁路运兵虽然快捷,但如今正是冬季,北方已开始下雪,陕甘也是一样,大雪会严重影响火车速度。”

    听的这话,赵烈文不由的大为疑惑,“大掌柜,江宁、徐州皆驻有重兵,既是如此重视肃州回乱,却又何以舍近求远?”

    “这种事,还是八旗新军出面比较好。”易知足沉声道:“一旦酿成大规模回乱,势必是一场大屠杀。”

    “大屠杀?”

    易知足点了点头,倒不是他小题大做,晚清确实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回民暴乱——同治回乱,不过,那场回乱是爆发在同治初年,在太平天国还没有覆灭而捻军兴盛之时,那是一场不堪回顾的大屠杀,先是回族杀汉族,然后是汉族杀回族,整个陕甘人口损失巨大,伤亡在二千万以上。

    因为元奇的横空出世,过早的驱逐太平军进入东南亚,又招安了捻军,陕甘并没有受到战乱的波及,原本早该发生的陕甘回乱一直没有发生,易知足也完全的遗忘了,肃州回乱又勾起了这段他早已遗忘的历史。

    易知足的担心成了现实,下午三点,肃州再次急报,肃州镇总兵成桂集结兵力欲前往收复嘉峪关,官兵中的回族兵哗变倒戈,一举占领了肃州城,大肆屠杀,城内道台、知州等官员尽皆遇害,唯独肃州镇总兵成桂乘乱逃了出来。

    接到急报,易知足心里一沉,赵烈文、易正行则是面面相觑半晌做声不的,瞧这架势,回乱还真有燎原之势!最为棘手的是,眼下已经入冬,甘肃气候严寒,纵然是铁路也交通不便,而且元奇为了避免朝廷的猜忌在陕甘的几乎没有驻扎兵力,目前能指靠的只有八旗绿营。

    点了支烟,沉默了一阵,易知足才道:“给恭亲王发电,勒令陕甘各府县实行戒严,严密监视当地回民,所有军中回籍官兵,一律隔离,尽力安抚。着令张掖,务必严守,必要时可拆毁铁路,坚决杜绝暴乱之回民东进!”

    见的赵烈文停笔,他接着道:“电令新疆之左宗棠,严防新疆回民响应乱军,同时尽力阻止乱回西进扰乱新疆。”

    易正行有些诧异的道:“不派兵进剿?”

    “先尽量控制事态恶化,再说进剿。”易知足道:“陕甘八旗绿营多年未经战事,怕是不堪一用,能固守就算不错了。”

    沉吟了一阵,他接着道:“从江宁抽调一万大军进驻西安。”

    待的赵烈文起身离开,易知足瞥了易正行一眼,道:“教具有政治性、侵略性、极端性,排他性和难以融合性,是所有宗教中最狭隘,最不宽容的宗教,对异教徒,要么令其改宗,要么消灭之。

    传说中穆罕默德传教时,一手持经书,一手执宝剑,要么皈依教,要么就征服或消灭。

    阿拉伯有句谚语,“人间的天堂在哪里?在经书上,在马背上,在女人的胸脯上。”世界上大多宗教都有清规戒律,而且多少都有点禁欲的色彩,有的甚至很严格,佛教、基督教、道教都是如此,教却是与众不同,并不主张禁欲,相反却宽容教徒纵欲,这也是回族发展极为迅速的一个原因。”

    顿了顿,他接着道:“安西行省以及此番西征新征服或者购买之领土上的居民几乎都信仰教,必须要严格控制教的发展,否则,日后就有分裂出去的危险!”

    迟疑了下,易正行才道:“教具有侵略性、极端性,排他性和难以融合性,当如何控制?”

    “我国回族数以千万,分布地域也十分广泛,在对待回族的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而且要有耐心。”易知足缓声道:“最主要的还是恩威并施,诸如回民暴乱,必须坚决镇压,毫不手软,同时,在政治上,也要给予回族以平等的地位,不能歧视。

    另外,则是不支持,不鼓励,不允许有丝毫的特权,而且在回民的繁衍方面必须加以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