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四十四章 元旦立宪(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股市企稳反弹,流入股市的外资并不大,以属下猜测,对方应该是在等待机会......。”

    等待什么机会?南非战争爆发?等的股市大跌之后再乘机入场?易知足点支香烟没吭声,看来,对方是算准了大清不会放弃德兰士瓦的金矿,而且对于大清打赢南非这一仗有着十足的信心........不对!

    不对,除了寥寥几人之外,能会对大清在南非之战充满信心?欧洲资本怎会对大清充满信心?真要如此,英吉利也不会贸然向德兰士瓦宣战!

    这事有蹊跷!磕了磕烟灰,他才沉声道:“流入股市的资本真的不大?”

    迟疑了下,霍启正才道:“就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确实不算大,估计在四、五十万英镑左右,大都是低位时吃进的,咱们为了避免打草惊蛇,也不敢深入仔细打探......。”

    胡光墉帮腔道:“一般资金过大,都是通过大大小小的经纪行和经纪人分散入市,以免暴露,而经纪行和经纪人对于客户的也是严格保密,一般手段很难查。”

    顿了顿,他接着道:“属下窃以为,欧洲资金在英吉利向德兰士瓦宣战之际大规模流入,无非就是两个目的,一是打击广州上海股市,一旦股市崩溃,爆发大范围金融危机,元奇必然无力顾及南非。再有就是赚钱,资本逐利,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流动,必然是为利润而来。”

    赚钱?如何赚钱?赵烈文一脸不解的道:“欧洲那些银行家总不会认为咱们大清能够赢得南非的战争吧?”

    易知足沉声道:“金银兑换比!”

    “大掌柜明鉴。”胡光墉点了点头,“德意志实行金本位之后,欧洲的金银兑换比已经稳步回落,如今已经回落到1:20,但我国的金银兑换比依然维持在1:22的高位,流入广州上海的英镑都尽数兑换成了白银。”

    赵烈文愕然道:“英镑可以自由兑换黄金,他们如此好心,促进我国推行金本位?”

    “他们哪里是好心!”易知足冷声道:“他们是想引起大规模大范围的挤兑风潮!”

    “还是大掌柜看的透彻。”胡光墉接过话头道:“他们源源不断的大规模兑换白银,一旦爆发战争,必然引起恐慌,从而引发大规模大范围的挤兑风潮,届时,股市同样会因为爆发战争而大跌,两下里一冲击,必然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

    赵烈文倒吸了口冷气,“一石二鸟之计?”

    “不错。”胡光墉点头道:“确实是一石二鸟,既能引发挤兑,又能打压股市,而且他们还能稳赚不赔,将白银运回欧洲他们也能稳赚一笔,若是咱们为了应对挤兑向他们兑换白银,他们还能坐地起价。”

    房间里登时一片安静,欧洲资本这不是阴谋,而是堂堂正正的阳谋,这是看准了大清这些年为了兑换黄金,不断提高金银兑换比而导致白银外流严重。直白的说,这纯粹是拿黄金砸人,你要吸纳黄金,就让你大量吃进,吃到吐出来为止!而一旦往外吐,这损失就不是一般的大!

    见的没人吭声,易正行开口道:“主动降低金银兑换比如何?”

    “没必要。”易知足哂笑道:“主动送上门来的黄金,哪有往外推的道理,继续吃,我倒要看看他们有多大的资本。”

    赵烈文迟疑着道:“不担心挤兑?”

    “担心什么?”易知足沉声道:“只要咱们及时打赢这一仗,就能稳定局势,没什么好担心的。”

    听的这话,易正行担心的道:“战争未知因素太多,尤其是海战,如此,会不会造成太大的压力?”

    “压力是有,但不会太大,不用担心。”易知足说着看向胡光墉,“就佯装没有察觉,由着他们折腾。”

    胡光墉神情有些凝重的道:“大掌柜,对外放贷是否暂时停止......?”

    这是担心对方大额借贷,应景的时候再大肆挤兑,易知足略微思忖才道:“眼下临近年尾,若是停止放贷,必然会引起各种猜疑,甚至是引发恐慌,不过,放贷越多,应景的时候挤兑的压力也就越大,提高利率罢,控制放贷规模。”

    虽则是暗流涌动,但表面上却是风平浪静,因为易知足的有意误导,朝野上下都认定大清不会为了一个金矿而与英吉利在南非爆发战争,随着股市的强劲反弹,挤兑的情况也迅速平息下来,元奇银行突然提高放贷利率,朝野上下也没引起什么反应,倒是证券市场颇为敏感,强劲反弹的势头顿时为之一挫,股指开始掉头向下。

    转眼便是1872年元旦,已经亲政的大清皇帝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