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九十二章 大灾之初(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故土难离,除非是活不下去,否则没多少人愿意背井离乡,这也是人之常情,奕?对此也是早有预料,默然片刻,他才道:“控制流民入京罢。”

    必须逼,逼的百姓走投无路心甘情愿的移民,如今宣扬宪政思想,讲究平等自由,朝廷不能强行逼迫移民,只能采取这种法子,待的秋后继续干旱,估计愿意移民的百姓就会多起来。

    北方各省持续干旱,南北大小报纸开始连篇累牍的进行报道,这些年大清灾荒不断,但如此大范围的灾情还是较为少见,随着报纸的连续报道,朝野上下对于北方的旱灾都开始密切的关注起来。

    打井抗旱,尤其是机器打井队打出的深井足以抗旱,元奇推出低息放贷推广机器钻深井的相关报道自然也成为各大报纸报道的一个重点。

    上海,镇南王府,长乐屋。

    赵烈文夹着一叠报纸走进房间,看了一眼正在看报的易知足,道:“大掌柜,北方旱情已经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可否借这机会号召募捐赈灾?”

    合上报纸,易知足才道:“募捐赈灾是肯定的,但不是现在,眼下灾情还不算的十分严重,还是等到明年再说罢。”

    见他早有考虑,赵烈文抽出一份证券报道:“股市连续阴跌,大掌柜应该留意到了罢。”

    “不奇怪。”易知足缓声道:“历来股市就是经济的晴雨表,北方大范围的旱灾对经济岂能没有影响?”

    赵烈文试探着道:“连续数年的奇灾,股市会跌成什么光景?”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易知足没吭声,随手点了支烟,毫无疑问的,北方数省持续四五年的大旱将会对整个大清的经济造成的极为沉重的打击,造成的损失也将是无法估量的,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会亚于一场长达数年的大规模内战!

    股市会跌成什么样子,他也无法预料,默然半晌,他轻叹道:“走一步看一步罢。”

    话才落音,李鸿章快步进来道:“大掌柜,农学院电,旱情严重的情况下,农作物宜种谷子(小米)、糜子、高粱、玉米、甘薯、马铃薯、杂豆、蚕豆,菜蔬适合种植南瓜、西红柿、马齿苋。经济作物则首推棉花,另外还有耐旱的一些药材。”

    易知足点了点头,道:“转发给恭王,建议发文北方各省,全部播种耐旱作物菜蔬,产棉区种植棉花,有经验的也可以种植药材,着地方官员全力引导、督促。”

    李鸿章有些担忧的道:“北方主要种植大麦小麦,谷子、糜子的种植量不大,今年这旱情,不少州县怕是都会闹饥荒,须的及早准备种子。”

    “渐甫提醒的是。”易知足颌首道:“着地方官府马上用麦或者是稻米换取种子,三换一,四换一皆可,当做赈济。”

    李鸿章接着道:“还有军用罐头,部队库存的猪肉、牛肉、鱼罐头数量不少,完全可以用于赈济。”

    “提醒的好。”易知足笑道:“着令各地罐头厂,不论是肉类还是水果类的,都开足马力生产,全力生产!尤其是倭省、吕宋、爪哇、安南的鱼类罐头厂,可以适当的扩大规模进行生产,元奇包销。”

    “大掌柜”赵烈文斟酌着道:“缅甸、暹罗、安南素有粮仓之称,吕宋、爪哇稻米也能一年三熟,再加上从美利坚大量进口小麦、玉米,赈灾所需粮食绰绰有余。

    再则,我国海运船队规模数倍于二十年前,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等省铁路交通皆较为发达,有线电报已普及到各州县,赈灾比以前迅捷有效的多,也轻松的多。

    学生窃以为,以我国目前的实力,即便是赈济北方数省三年五载也不是多大的问题,眼下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灾民以工代赈进行基础建设。”

    “以工代赈,这是肯定的,不可能白养那么多人三五年之久。”易知足缓声道:“不过不能将劳力全部投入基础建设,这与刺激经济计划不一样,我们要尽量减轻这次大灾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伤害。”

    李鸿章轻声道:“开矿?”

    “不错。”易知足点了点头,道:“开矿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直隶、山东、河南、山西都是我国矿藏大省,蕴藏着丰富的煤矿、铁矿,不过,要想提振国人对我国经济的信心,依靠煤铁矿是不够的,必须开采金矿。”

    金矿?赵烈文连忙追问道:“我国有大型金矿?”

    “当然。”易知足语气笃定的道:“我国疆域如此辽阔,岂能没有金矿?山东和河南都有储量丰富的金矿!”

    山东和河南有储量丰富的金矿?赵烈文不免有些将信将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