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五十二章 估值鸿基(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后叙礼落座,魏源便开口道:“一路从宝山过来,上海这以工代赈工程非同一般,知足可真是大手笔。”

    “作为港口,上海地理位置优越,辐射整个江浙,一旦京杭铁路通车,更能覆盖江北,无须数年,就有望一跃成为大清最大的通商口岸。”易知足缓声道:“现在规划若不从长远考虑,以后就是不小的麻烦。”

    林则徐毫不吝啬的攒了一句,“这等眼光和气魄,也只有知足才有。”

    “部堂大人谬赞。”易知足连忙谦逊了一句,随即试探道:“部堂大人微服前来,不会是为了视察以工代赈的工程罢?”

    见他如此问,林则徐也不兜圈子,径直道:“元奇出兵安南,究竟是何打算?”

    还真是为出兵安南一事的?易知足在回来路上就在琢磨林则徐微服前来的目的,也隐隐猜到是为这事而来,毕竟这段时间没什么大事,当即便不假思索的道:“先打一打看看情况,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占领新安府,鸿基煤矿对于广州的发展及其重要,本身也有着极大的价值,必须不择手段占有。”

    林则徐听的一呆,没想到易知足说的如此露骨和直白,他饿不着道:“鸿基煤矿究竟有多大价值?”

    易知足掏出一支雪茄,缓声道:“无法估量。”

    见的几人都一脸震惊的看着他,易知足慢条斯理的点燃雪茄,才慢悠悠的道:“鸿基盛产的无烟煤堪称是最顶级的,是罕见的工业用煤,不仅适合露天开采,而且储量大相当大,开采几十年没问题,其价值确实无法估量,如果非要估算,保守估计二十亿银元。”

    二十亿银元!林则徐、魏源、包世臣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他,脸上都是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见的这情形,易知足心里暗笑,不知道道光看到林则徐的密折,会是什么反应?

    鸿基的煤矿储量相当大,是东南亚最大的煤矿,储量好像有三四十亿吨,易知足只估价二十亿两白银,确实是很保守的。

    半晌,林则徐才喃喃着道:“真有如此大的价值?”

    易知足点了点头,沉声道:“从上前年开始,元奇就陆续派人到鸿基勘探煤矿储量,整个新安府的煤炭储量极为惊人,估计二百年都开采不完,否则,在下也至于悍然出兵安南,抢占鸿基港。”

    这个信息实在是太令人震惊,包括包世臣在内,谁也没想到鸿基煤矿储量居然如此惊人,而且价值如此之大,朝廷一年岁入不过三四千万两白银,一个鸿基煤矿居然价值二十亿两白银,这实在是太惊人了!

    半晌,魏源才道:“安南毕竟是大清藩属国,如此强占,与强取豪夺无异,不虑有损元奇声誉?”

    易知足不以为意的道:“对外扩张,掠夺资源,本就是元奇的一个长远目标。”

    见他的说的如此坦然,魏源惊愕的道:“那与西洋诸国何异?”

    易知足看了他一眼,徐徐问道:“魏先生可知本朝立国之初有多少人口,如今又有多少人口?”

    对于人口,魏源还真不太清楚,只知道涨幅很大,但要他具体说,他还真不敢信口开河,毕竟在座还有个号称‘全才幕僚’的包世臣。

    “立国之初,全国不过六千万人口。”易知足不急不缓的道:“如今,全国应该有四亿多人口,经过二百年的休养生息,足足增长了七倍,东南沿海各省涨幅最大,广东,顺治末年不过三百万,如今已高达二千五百七十万!福建更甚!

    人口快速增长,赖以为生的耕地涨幅却不大,二百年间,耕地不过增加了三成,如今广东的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半,诸位都应该清楚,温饱常数是多少?人均四亩!

    即便是精耕细作,一亩半也无法保证温饱,元奇团练招募的团勇,在下是十分清楚的,进入元奇团练之前,别说吃肉,连白米饭都是奢侈,红薯饭能够一年吃到头就很不错了。

    人多地少,唯一的出路,就是对外扩张!南洋,无疑是最好的扩张方向!这是其一。

    其二,南洋,大清不占,西洋各国也会占领,英吉利、荷兰、西班牙已经占领了南洋不少地方,后续的法兰西也会接踵而来,等到南洋尽数为西洋各国占领,大清将面临着什么情形?

    其三,不对外扩张,大清就无法解决当前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无法改善当前的经济状况,无法扭转当前落后的局面,就始终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是对外扩张,侵略别国?还是固步自封,被人侵略?应该不难选择吧?”

    顿了顿,他接着道:“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是三大移民潮,其中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