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六十六章 一撸到底(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口增长,垦荒严重,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严重,流入黄河的泥沙也越来越多,要想根治黄河,黄土高原必须退耕还林,否则根本无法根治!”

    退耕还林?这意思不难理解,林则徐楞了一下,才道:“山陕两省,人口将近三千万,如何退耕还林?国城该不会是打算大量迁移两省百姓吧。”

    “平原地区没必要迁移,主要是山地丘陵地带。”易知足笑了笑,道:“朝廷不是鼓励移民东北嘛,可以优先考虑山陕两省的山地丘陵百姓,一举两得。”

    “这可不是一般的难。”林则徐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看向绵愉,道:“王爷稍坐,下官先去发电报。”

    易知足当即起身出门吩咐林美莲陪同林则徐前去发电报,既然要堵筑决口,这事就不能耽搁,时间越长,决口就会被冲塌的越宽,耗费的银钱和人力物力也就越多。

    返回房间,见的绵愉悠然自得的端着个水烟壶咕噜咕噜的抽着水烟,易知足不由的一笑,施施然坐下道:“王爷的平寇大将军印信还没缴还?”

    提及这茬,绵愉的眉头登时就皱了起来,眼下太平军已经全部被驱除出了大清的疆界,所有失地尽被收复,按说应该是大功告成,可朝廷却似乎忘了这茬似的,不闻不问。

    他主动提出上缴大将军印信的折子,也是泥牛入海,没有半点音讯,心里别提多郁闷了,左右是无事,长沙刚经历战乱,他也不愿意多呆,索性乘船沿江而下来上海,在江宁却是接到电报,又被临时委派了差事。

    他心里郁闷,一肚子苦水也不好在易知足面前吐,当即便道:“太平军都还没剿灭,急着缴还印信做啥?本王可还指望着那顶铁帽子。”

    易知足拿铁帽子忽悠了他两次了,当即不接这茬,笑道:“那就慢慢等罢。”

    不过大半个时辰,林则徐就快步返回,进门便笑道:“朝廷同意继续出兵黑龙江,借贷四千万,也同意国城的建言,先堵筑决口,然后组建治理黄河考察队。”

    易知足关切的道:“又是中堂治河?”

    点了点头,林则徐轻叹道:“朝廷缺乏治河人才......。”

    “朝廷不缺官员,大清也不缺人才,缺的是不拘一格用人才。”易知足道:“中堂此番治河,重在招揽人才,培养人才,不要事必躬亲,爱惜身子,才是朝廷之福,百姓之福。”

    顿了顿,他接着道:“考察队人员的甄选以及组建,还的靠中堂,一应开支费用元奇来出,无须受朝廷掣肘。”

    林则徐心里一热,拱手道:“国城放心,老夫还指望在有生之年能看道根治黄河。”

    虽然这段时间,朝野上下就黄河南流北流争论不休,但不论是朝廷还是元奇,对于黄河改道受灾的府县灾民赈济却是一点没有耽搁,朝廷采取了开捐筹赈、截留漕项、缓征额赋、平抑物价等措施,元奇也在大小报纸上呼吁各省士绅商贾踊跃捐款赈济灾民,在省城府城州县设募捐箱,广为号召百姓募捐赈灾。

    除此之外,元奇还勒令元奇大小股东职员捐款赈济灾民,而且从南洋两省、安南、暹罗、倭国、朝鲜大量采买粮食运往山东,直隶,并且还组织灾民就近前往大连港安置,北洋水师、东海海军也不失时机的派遣大量战舰运输愿意移民的灾民前往库页岛、勘察加半岛、黑龙江入海口附近地域。朝廷也不甘落后,积极组织灾民移民东北。

    当朝廷明发谕旨,着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堵筑铜瓦厢决口,组建治理黄河考察队全面考察黄河南流北流区域的谕旨传开,山东军民一片沸腾,江苏安徽军民则是沮丧不已,不过,治理黄河考察队的组建,对他们多少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安慰!

    就在朝野上下忙着赈灾之时,朝廷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恭亲王奕?被免去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正黄旗都统等所有职务,并勒令其回上书房读书。

    接到电报,易知足第一个反应就是,肃顺鼓动奕訢进行变法改革失败,咸丰这是在杀鸡儆猴,或者应该说是在杀猴劾鸡,毕竟恭亲王奕訢怎么说也不能算是鸡,而应该是猴!

    对于后世被称为‘鬼子六’的奕訢,易知足还是颇有好感的,毕竟奕訢算得上是洋务派的领袖人物,争夺皇位之时间,对于元奇也是鼎力支持!

    咸丰御极登基,对于这位养母的弟弟,皇位的有力竞争对手,不仅没有打压而且还给予了足够的宠信——咸丰元年,授奕訢为十五善射大臣。

    咸丰二年,咸丰帝指原庆郡王府给奕訢为府邸,此府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