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巨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百五十章 石油石油(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位置已经与以前不一样了,凡事都要往长远看,对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第一位的,尤其是科技人才,以前总说,以农为本,以工为本,以商为本,在我看来,一个大国必须以人为本,人,才是根本!”

    以人为本,易知足这完全是有感而发,大清目前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他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如今根本不敢掏出来,这也是他很少去研究所的原因,二十多年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今顶多只能算是起步。

    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光是有钱是不行的,还需要时间!从创建元奇开始,易知足就创办元奇义学,创办西式学堂,稍后又大量遣派留学生,二十年下来,也只是培养了一批基础人才,距离培养出真正的高精尖端人才,还远的很。

    反倒是技术工人这一块,发展的异常快,这不仅是得益于元奇这些年大量兴建工厂,鼓励民间士绅商贾开办工厂投资实业,也得益于元奇早些年利用西洋各国经济危机在美利坚大肆购买和开办工厂并源源不断的向美利坚输送学徒。

    当然,这也得益于西洋各国现在对技术保护和防止外泄意识不是很强,缺乏成熟的国家救护措施,一旦遭遇经济危机,大量的工厂公司倒闭,元奇得以通过美利坚象买大白菜一般购买机器设备,这实际也是广州上海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根本原因。

    见的两人没吭声,易知足接着道:“内燃机的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然是一个不断改良不断更新换代的过程,在这上面的投入,一本万利都不足以形容,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永远不存在亏本一说。”

    严世宽听的一笑,“大道理我不懂,我就信奉一点,大掌柜从来没做过亏本的买卖。”

    “我这算不算是对牛弹琴?”易知足翻了他一眼,索性扭头去观赏车窗外的街景。

    次日上午,易知足就收到曾国藩从京师发来的电报,督办政务处计划在最近宣布废除捐纳制度,废除武举制度,革新科举制度。

    看过这份电报,赵烈文颇为诧异,道:“督办政务处这是什么意思?征询大掌柜的意见?”

    “什么征询意见,这是来要银子的。”易知足没好气的道:“之前,跟曾国藩商谈,曾经许诺朝廷废除捐纳制度,元奇一年给予朝廷四百万两白银的补贴。”

    一年四百万两白银?赵烈文不由的一呆,这手笔也太大了吧?他迟疑着道:“大掌柜真打算兑现?”

    “好歹也是元奇大掌柜,还能失信不成?”易知足说着点了支香烟。

    有那么好说话?赵烈文有些不敢相信,略一转念,他才试探道:“大掌柜是打算抵债?”

    易知足微微颌首道:“不错,朝廷欠的债务总的偿还不是,不过,这两年为了鼓励朝廷推行新政,多少还是要给点现银的,给二百万,再抵二百万债务,明确告诉朝廷,征伐高丽,元奇亏损很大。”

    他这是实话,征伐高丽,确实是亏本买卖,高丽与倭国一样也是执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只有汉城、开城和义州三地有有势力强大的商人阶层,被称为京商、松商和湾商,经营对大清和倭国的进出口贸易。

    对外贸易也只有人参、高丽纸、花席、刀子、海产,以及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等贵重成药,进口则是高级绸缎、药材、书籍,以及针线刀剪、烟袋算盘、笔墨砚台等日用品。

    从商贸就能看出高丽不是一般的穷,而且高丽一年的岁入也是低的可怜,只有三百万两白银,人口倒是不少有一千多万,只不过这场战争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就不知道了。

    收到回电,曾国藩却是满心欢喜,兴冲冲的进了奕訢的签押房,“王爷,易国城同意支付二百万现银,另外二百万用于折抵债务。”

    看过电报,奕訢微微点了点头,元奇在连番战事之后,在废除八旗制度时资助了三百万,如今废除捐纳还能给二百万现银,确实是极为难得了,略微沉吟,他才拿起电报,道:“我这就进宫,恳请皇上下旨,废除捐纳。”

    第二天,咸丰明发谕旨,废除捐纳制度,废除武举制度,革新科考制度。

    谕旨一出,立时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所有的官绅士商平民百姓都意识到朝廷这次的变法革新非同小可,先是废除八旗制度,这才没消停几日,又废除捐纳制度、武举制度,革新科考,看样子接下来必然还会有一连串的革新举措,所有人又是渴盼又是忐忑。

    执行了两百年的捐纳制度的废除,朝野上下是交口称赞,一片称颂,毕竟捐纳之害,已是众所周知,废除捐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