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度提高士兵待遇,给他们免税,设立军校,提高军人地位等等手段,足以让他牢牢把军权掌握在手中。
那时,一切就都好办多了。
毕竟这个时候的文人,还不像明朝中后期的文人,几乎都是死倔。
这个时候距离朱元璋的残酷手段还不远,除了个别的,还没有文人是多硬的骨头。
就算硬,他也有把握将他们给打软了。
思考着,董恒眼里闪过一丝浓郁的杀意,观看朱棣前半生的他,如今的杀心、狠辣可绝不下于真正的朱棣。
第三,董恒写下了税收。
明朝的税收一直是大问题,文人名下的税不用收,道门、佛门名下的税不收,商人的税不收,对农民的税往死里收。
这个一定要改。
第四,打击儒家,改革科举,提升更多实干的人才。
这点是真正的与天下文人作对,不过自古以来,君臣就是一个对立的,你弱他就强,没有例外。
所以也没什么惧怕的。
第五,异族。
对于一个后世年轻的汉人,恐怕没几个有机会、却会不去对付这个时代的异族的。
更何况在这个世界中,大明与那些异族是死敌,绝对要覆灭对方。
又思考了下,董恒放下了手中的笔,这是他想到的、最为重要的几点,虽然还有许多不足,但做任何东西都是一点一点来的,不能急。
轻轻吐了口气,他知道,勾心斗角很快就要来了!
想实现纸上的这五点,可不容易,有时候认识到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怎么做到?怎么能花最小的代价做到?
这其中的过程,才是看一个皇帝合不合格的标准。
闭了下眼,董恒才再次睁开,沉声道:“马和。(马和就是郑和,郑和是永乐二年才被赐的郑姓。)”
“奴才在。”
御书房外,一面无白须、身材魁梧的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