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在这内门里厮混。
说起来,可能有点过河拆桥,叶赞实际上都快忘记于乐阳这么个人了。这一次,被吴长生安排来给内门授课,他都没有第一时间认出于乐阳来。还是后来,于乐阳来向他请教问题,他这才记起这弟子原来是于成杰的儿子。
不过,这一次挑选参加论道大会的人选,叶赞之所以第一个就选了于乐阳,却并非是因为这样一层关系。
实际上,自于乐阳第一次请教问题之后,叶赞就发现他对于自己教授的那些理论,接受程度上要远比其它的弟子好,比如连“耶”都学会了。而且,于乐阳很擅于发散思维,总是能够根据一个问题,联想到更多的东西。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于乐阳修道资质不高的原因。
这修道的资质,肉身资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还有精神或者说神魂的资质也很重要。
像于乐阳这样,思维的发散性很大,从修道方面来说就是心思不定,往往很难安下心来修行。最平常的例子,别人修炼功法时打坐入定,平均只需要半柱香的时间就能入定了,可于乐阳却往往需要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也就是说,别人可能完成了一次修行,于乐阳却还没有开始进入修行的状态呢。
同时,于乐阳肉身的资质,也只是普普通通,并没有什么出色之处。像有些天才,哪怕修行的时间短,可修行一次顶别人修行十次,那耽误点时间也就无所谓了。而于乐阳这样,资质差还定不下心,在别人看来就是“笨还不努力”的典型,就不可能有金丹宗师看上他了。
于乐阳这样的情况,虽然在修行方面是一个极大的障碍,但是在接受叶赞的那些新奇想法和理论上,却是有着其它人无法相比的优势。于是,叶赞对于乐阳也终于是另眼相看了,不但指点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更是时常讨论一些不太适合拿出来讲的问题。
而于乐阳也是没让叶赞失望,不但领会科技世界的那些理论很快,更是能够将其与修道文明的东西融合。比如,于乐据叶赞讲的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