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多一点的,就去自己找资料吧。
长论文有十页八页的,也有二三十页的,当然,这是说正经论文,凑字数或者垃圾论文的页数是很自由的。
最长的论文通常有两种形式,专著是一种,基本就是把一个学术论文写成一本书了,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是这种模式了。
另一种就是毕业论文了。
毕业论文对大部分的本科生来说,属于没什么用的走过场,对硕士生的要求也不严格,但对博士生来说就比较重要了。长一些的博士毕业论文,常有三四百页的,就是灌水,每年也能写吐一个师的。
所谓事无巨细皆上毕业论文,欺负的就是博士们。
对于杨锐来说,为了避免影响自己的名望,他的毕业论文也是不能轻视的。
但是,普通的博士写篇论文,虽然是累的菊花喷油,但三四百页里面,大部分还是以水为主,杨锐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过程,却是真的能写出鸿篇巨著的。
他为了做的精炼一些,固然是将论文缩减到了三百多页的程度,可说起来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别说世界顶级的实验室,用了多少资源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还没有做出来,就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前前后后花在g蛋白偶联受体上的经费,也能折算成近千万美元,配伍数百万人民币了。
而在整个项目中出力的,教授级的学者和小牛就有近10人,科研狗无算。
这样的项目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写出来,又怎么能不可怕呢。
杨锐虽然说的是主要讲讲学术部分,可是一本论文里面,又有几页不是学术的呢?
杨锐还摊开了讲,没十分钟的时间,就将之前看过一遍论文的教授给砸晕了。
“等等,杨锐。”汪健泊越听越不对,不得不将打断杨锐的话,道:“你现在谈的是对g蛋白的预处理吧,我没有在后面翻到预处理的部分……”
“我讲的还是前面。”杨锐道。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