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种方式,他也确实是全国知名了。
更有名的张海迪,她做了多少场报告会呢?语文课本里有一个修改病句的题目,是这样的: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张海迪的报告……
语文老师都听不下去了!
报告会,这种中国式的演讲,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名人,必经的流程,你不经过报告会,日后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知名人物。
杨锐也不是很排斥它,无非就是多跑几个地方罢了,若是懒一点的话,稿子都可以交给别人来写。
但是,把欧洲走一遍是什么鬼?
杨锐的眼睛瞪的老大,问:“你们是怎么计划的?”
“还没有计划呢,这不是提出一个想法嘛。”胡秘书笑两声,道:“其实类似的想法早就有了,咱们国内的制药和生物企业还比较弱小,急需发展,如果能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引进一些外国企业……”
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向了引进外资。
这是国内自上而下的气氛所致,杨锐也只是微微皱眉,问:“要多长时间?”
“我们准备一个多月,然后就出发。”胡秘书顿了一下,笑道:“这是好事情嘛,你的选择权也非常大的,不管是对企业的判断,引进的技术,都有相当的决定权……”
杨锐总算是有些理解了,如果是大规模的引进外资的话,涉及到的金额,确实值得胡秘书特意游说自己,别的不说,光是诺奖得主的名头,就能接触到更多企业吧。
“听你这么说,这个代表团不是现在才决定的吧。”杨锐问。
仓促组成的代表团,又如何能拥有这么大的决定权呢。
胡秘书迟疑一下,道:“老实说,项目提出有一段时间了,朱院士也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但是,接下来就有些搁置了……”
“时间太长了。”杨锐打断了胡秘书的话,道:“要是一口气离开几个月,我自己的实验室就要荒废了。”
“这个……”
没等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