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宰执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cusl(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下是连声音都颤了。

    韩冈看了看皇后,又看看赵煦,然后对两人道,“陛下、殿下明鉴,臣昨夜误以为太上皇沉疴难起,故而对陛下才说了那段话。不曾想太上皇竟能得上天眷顾,心疾消退,重复旧安。”韩冈轻叹了一声,“臣有过,当受惩。”

    “这不是枢密的错!”皇后立刻说道。

    蔡确也道:“太上皇自言久欲传位陛下,韩枢密又有何过错?太上皇不再操劳国事,宽心可致长久。虽有小过,亦不当深责。”

    “没错。”皇后道,“枢密不必如此自责。”

    “臣此前因荐举不当已上辞表,今日又误断太上皇之疾,两错并举,如何还能厚颜留居西府?,”

    韩冈坚持要辞位,向皇后无法让他打消念头,最后只能无奈的说,“平章,枢密。既然你们都想辞官,那就上辞表来再说。”

    “臣谨遵谕旨。”韩冈和王安石同时行礼。

    韩冈抬头时,正看见赵煦小小的脸上眉头紧皱,像是在思考些什么。

    虽然只是辞官的借口,但听起来就像是要对昨夜的事负责的样子。昨天韩冈亲口对赵煦说他的父皇犯了病,转头就被赵顼自己否定了。赵煦的心中不可能不生怀疑。现在能化解就稍稍化解一点,不然讲课的时候,就免不了麻烦了——尽管这样的化解,也只可能是一点点。

    向皇后又像是想到了什么,试探的问道:“枢密一辞,西府一时间不就只剩下两人了吗?这可是要将吕枢密调回了。”

    开战时,西府里面好像一直都是两人吧。章惇想着,只是他不方便说出来。

    “殿下。”曾布上前说道,“郭逵久任地方,当先行调回!”

    “河北怎么办?”

    就算是向皇后也明白,北方的三名帅臣不能一起调走。

    “殿下,可以让吕惠卿转任河北。”韩绛提议道。

    “这是为何?”

    “韩冈在河东,有大功于国,今其入京不久,便不欲再认枢密,为免世间有朝廷慢待功臣之讥,吕惠卿、郭逵,都不宜再任西府。”

    韩冈不方便做枢密,那大家都别做了。这样就公平了。

    这就是韩绛的意思。

    韩绛不可能在宰相的位置上留太久,他已经七十岁了,难道还能指望做到八十岁?

    等做上几年首相,将儿孙都提拔到合适的位置上,就可以安心的回家养老了。

    灵寿韩家的未来,这些依靠意外才结交的盟友,现在就是要结善缘的时候。

    向皇后沉吟起来,开始认真考虑这项提议。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又问:“只是这样一来,西府的人数不就太少了吗?”

    “可再选调贤良入西府。”蔡确的话声沉稳,但眼神中藏着欣喜。

    “相公觉得谁最为合适?”

    蔡确哪里敢作答,反问道:“殿下可有心仪之人?”

    “……苏颂如何?”向皇后看了韩冈一眼。

    蔡确未做声,看着似在犹豫。韩绛则抢先回道:“苏颂资历最老,在朝中亦有贤名,又曾北使辽国,的确最为合适。”

    韩冈的退出,顺便拉下了吕惠卿,同时王安石也退出了,这样一来,苏颂进位也勉强说得过去。

    东府是两相两参,西府是一名知院,两名同知。从人数上,算是比较正常了。不比早前,能在崇政殿上坐下来说话的宰辅的数量,实在是多了一点。

    韩冈以自己的退出,换来了沈括就任三司使——虽然现在还没有开始讨论——和苏颂晋身两府的机会。

    这个交换,看起来韩冈是很占便宜,但韩冈的退出,不仅仅是让渡权力那么简单。

    韩冈辞位,不光是将苏颂、沈括推上去,同时也让两府罢去吕惠卿和郭逵的枢密职顺理成章。

    三名主持过对辽作战的帅臣,只有韩冈得以回京。这终究不是一件公平的安排。

    如果没有这一次注定会有很多争议的内禅,皇后硬是将吕惠卿摁在地方上,倒也不会惹来太多的议论。可是以现在的情况,凡事必须要做到公正公平,起码是看起来如此,才能堵上很多人的嘴。

    “殿下,郭逵功高,以故事,武人当厚赏才是。”张璪忽然开口。

    章惇则道:“郭逵已做了十年留后。可以赠以节度,以褒其功。”

    郭逵改节度使。从二品的节度使,已经是武职所能达到的最高一级的位阶。剩下的,也就是各个节度州的规模和等级的差别,让节度使们可以从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