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以一家银号来聚合资金,先扎下根基,然后不断扩张势力,最后成长为参天巨树,把一片小树都捂死在树下。
这样的商业模式,远胜一盘散沙的单打独斗。优胜之处,长眼睛的都看得到。想学习的很多,仿效的也不少,但多年来就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
河北商会,安阳韩氏于元佑初年成立,成立之初,便大张旗鼓,号称保河北之财、守河北之土。大有一举将雍秦、福建两家商人逐出河北的架势。当即便惹怒了两家商会,抓住河北商会核心成员的主要经营范围,便立刻大举倾销各色商品,直接将几家核心商号逼得破产。如今河北商会苟延残喘,势力不出相州,而雍秦商会的外围成员中,就有好几个安阳韩氏的族人。
江南商会,以钱财丰厚著称,只不过从一开始就内斗严重,又有外部挑拨,成员自相攻讦不休,早就名存实亡。
而京畿之地的豪商,最早就是雍秦商会的联合对象,就连雍秦商会的理事会中都有两位京畿出身的成员。京畿中人,对政治最为敏感,也与朝堂关联最深。每一家豪商后背,都有一个官宦家族,当章惇、韩冈在位,京师商人根本不敢与雍秦、福建两家商会为敌。
至于其他地区商会,或不成气候,或毫无后台,更多的是没有一个可以作为核心的产业,都先后被一一扫平,成为两大商会的羽翼。
巴蜀之地,群山环绕,商业自成一统。旧时铜钱不入川,商贸皆用铁钱,之后交子通行川中,与外界的商业交流仅以药材、绢帛为主——至于蜀中盛产的盐、茶,那是官营,与私商关联不大。
而蜀地的商人抱团已久,拥有纸币本就是内部信用体系建立的标志,早年三十六家豪商共同为交子担保,之后仁宗时交子虽然改由官营,又因为滥发而不得不停用,但蜀商群体内部,一直都是将信用体系保留下来。
早些年仿效雍秦和福建商会,成立四川商会时,一下子就勾连起一个横跨成都府(益州)、梓州、夔州和利州四路的大商团,甚至还试图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