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仄狭小的书肆,除了卖书,也顺带卖一些称不上案头清供的文房四宝,粗糙简陋,好在价格不高,毕竟这边的买主,都是些进京赶考的穷书生。陈平安在一家铺子买了几本文笔散淡的山水游记,近期肯定不会翻看,只是想着让落魄山多些藏书而已。</p>
等陈平安走回住处的巷弄,刚好那个清秀的小家伙下课归来,两人一起走在巷子里,孩子像是有难言之隐,憋了半天也没好意思说出口。</p>
陈平安就假装没看到,回了宅院,晚饭是跟孩子一家人在一张饭桌上,按照事先租房子的时候说好的,这户人家为陈平安添双碗筷,每天多收三十文钱,老妪信誓旦旦说,餐餐必有鱼肉,事实上陈平安经常外出,要么早出晚归,错过吃饭的点,要么干脆一段时间没人影儿,老妪高兴得很。</p>
今天桌上没什么油水,老妪笑着抱歉,说陈公子今儿怎么不早点打声招呼,才好准备食材。</p>
陈平安笑着说能吃饱就行了。</p>
老妪便问明儿怎么说,当听到陈平安说明天要外出后,老妪便唉声叹气,埋怨陈公子也太忙碌了些,吃顿家常饭菜都这么难,其实她儿媳妇的厨艺,还是不错的,不敢说多好,肯定下饭。</p>
一直低头扒饭、连菜都不敢多夹一筷子的的妇人,微微抬头,憨厚笑笑,婆婆夸奖自己,破天荒了。</p>
陈平安吃过了饭,就搬了条小凳,去那孩子爷爷经常跟人下棋的街角,难得是大条青石铺就的街面,世世代代住在这边的人,在那边看着人来人往,与街坊邻居聊着家长里短,很能解闷,若是见着了有富家子弟骑马疾驰而过,或是某位小有名气的青楼女子姗姗走过,都能让一整条街亮堂起来。</p>
陈平安坐在棋摊子不远处,那边围了一大堆人,突然发现那个孩子也搬了条凳子,坐在自己身边。</p&g
-->>(第7/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