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显生疏的本地乡音,一路与人打听,终于找到了一座高门府邸,然后一行四位找了间客栈落脚,当晚陈平安先收起符纸,悄然潜入府邸,然后再取出,让她现身,最终见到了那位当年离乡赴京赶考的英俊书生,书生如今已是年近半百的老儒士了,抱着一位微微酣睡的年幼嫡子,正在与几位官场好友推杯换盏,眉眼飞扬,好友们连连恭贺,庆祝此人因祸得福,结识了一位大骊校尉,得以荣升这座郡城的第三把交椅,好友们玩笑说着富贵之后不忘旧友,并未身穿崭新官服的老儒士,哈哈大笑。
狐皮女子阴物神色黯然,似乎有些认不得那位昔年青梅竹马的书生了,可能是不再年轻的缘故吧。
离开府邸后,狐皮美人阴物与陈先生一起走在寂静的街道上。
陈平安突然说道:“那个孩子,像他爹多一些,你觉得呢?”
女子嗯了一声,蓦然开心起来,“好像是唉!”
在那之后,离开了那座大骊铁骑根本瞧不上眼的小郡城,三骑继续往北。
在一座需要停马购买杂物的小县城内,陈平安路过一间较大的金银铺子的时候,已经走过,犹豫了一下,仍是转身,步入其中。
其中有两位老人,两位少年,都是店里伙计,各自忙碌。
陈平安掏出一颗石毫国官印金锭,折算换成官银和一堆铜钱。
两个铺子里边的老师傅都没插手,让各自带出来的年轻徒弟忙活,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市井坊间,养儿子还会巴望着将来能够养老送终,师傅带徒弟,当然更该带出手脚伶俐、能帮上忙的出息弟子。两个差不多岁数的少年,一个嘴拙木讷,跟曾掖差不多,一个眉眼灵气,陈平安刚跨入门槛,聪慧少年就将这位客人从头到脚,来来回回打量了两遍。
陈平安给了金锭,按照如今的石毫国行情,取了稍稍溢价的官银和铜钱,交谈之时,先说了朱荧王朝的官话,两位少年有些懵,陈平安再以一样生疏的石毫国官话开口,这才得以顺利交易,陈平安就此离
-->>(第12/2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