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来说,每年十月公布上一年的诺奖获得者名单。
颁奖结束后,到来年的二月份之前,全球的生理医学领域的专家代表,最顶级最知名的那一部分人,比如说有1000个人,他们会收到诺奖委员会的委托,提名次年的诺奖获得者。
只不过生理医学的范畴太广泛了,遗传学属于,神经学属于,试管婴儿,分子细胞学,病毒学,甚至连医疗设备比如核磁共振技术,都能获得诺奖,肿瘤只是其中一个小细分。
诺奖委员会邀请提名的这些专家代表都是各个细分行业的领头羊,每个行业都有顶尖大犇存在,这也导致最终可能提名出100个人的“大名单”出来。
然后诺奖委员会拿到100人的“大名单”,进行几个月的初审,最终选出5-8名的“小名单”,再交给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由这些专家们一锤定音,决定今年的诺奖获得者。
所以,要想获得诺奖,首先要成为“大名单”的一员。
《柳叶刀》主编算得上是杨顺的支持者,至少可以保证他被提一次,这是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