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区,今年就能做到30-50万亩的制种,这个数据,相信不是一把小匕首了吧?”
大家都是经济学家,一算就清楚,有人就笑了:“不是小匕首,勉强算一把丛林砍刀。”
陆老道:“能给对方重创就行。”
确实,有了杨顺的这个保证,至少可以节约百万亩的耕地,减少进口镁国和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粮食,华夏粮食的整体成本在下降,国际竞争力在升高。
反对的声音当然有:“陆老,就算他有50万亩的制种基地,能让我们国内粮食成本下降10吗?”
陆老实话实说:“大约1。”
“这不就是了,贸易战一打起来,各国损失的可不是1,谁都讨不了好,世界粮价暴跌10都有可能,我们可不能因为这个下跌的1,去赌我们的国运啊!”
“没错,风险有点大。”
“就算过两年,粮食成本整体下降5,也不值得去打一场。”
“打肯定可以打,但不是我们主动出击,我们可以像2018年那样,镁国人主动挑起贸易战,我们狠狠地还击。”
“没错,2018我们的还击手段不太好,但超级玉米是一张不错的好牌,用得好,可以让镁国人忌惮,不敢主动挑衅我们。”
“是的,这点攻击力不够,还是防守反击比较好,主动进攻太激进了。”
智囊团大部分人都比较冷静,保守,没有主战的想法。
这也是华夏在国际上的主流声音,华夏永远不会主动攻击任何国家和地区,但人若犯我,我必定还击,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如此等等。
陆老和首长快速交换眼神,并没有慌。
首长还是说:“要想打仗,粮草和弹药先行,我们要做出充分准备,评估出贸易战的风险。”
等四周安静下来,陆老悄悄地挖出一个坑:“杨顺一个人和全世界粮商对抗是不明智的,他拒绝了益海嘉里,abcd四家粮企,以我对他的理解,他应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