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银子!
杨休目光如炬,盯视着几人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说道:“只要几县答应,今后十年、每年都将贵县多收到赋税的三层交给本官,本官就可以免费给你们造水车。”
“啊!”
杨休此话一出,几位典史都傻了。杨休这是要做什么,竟是、竟是要赋税!而且还是十年!
杨休死死的盯着几人,正如杨休之前所说,让全国的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他的理想、他的目标。所以杨休怎么可能不把水车推广到全国呢?不过杨休知道,大明朝的赋税,是按照生产总量的来收取的。
也就是说,百姓们的收成越好,官府就能收去更多的税。所以给百姓们造了水车,不光有利于百姓,也让那些官老爷们有了油水了,因此杨休在思量过后,才决定先提高价格吓吓几位,然后再提出这个办法。
既能让百姓们用上水车,多些收成,自己又能从官府那里多赚些钱粮。省得那些知县老爷们有了钱,就开始为富不仁,贪污受贿的。
“有了水车,诸县每年的收成可会翻上一倍。而税收也会多上很多,本官从诸县多的这部分税收中抽取三层而已,诸县依然会赚取很多好处阿,到时大家都是互赢的局面,岂不完美?”
杨休将其中的利益关系说的明白一些,省的这些大老粗反应不过来其中的道道。
“诸位,你们好好想想吧。”
见几人都开始沉思起来,杨休再次转过身,望向远处的一片生机。
良久、经过深思后的怀仁典史站起身,对杨休抱拳道:“杨大人,您的这个条件太过重大,我们实在做不了主,要先回去与堂尊大人商讨才行。”
杨休点点头,这是之前就预料好的,这么大的事情,他们几个典史当然做不了主。
将几位典史送出村子,杨休回来时就见宴卿已经笑呵呵的坐在自己房间中了。
“宴先生,你说那几个知县会同意分赋税的三层给我吗?”杨休对宴卿问道。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