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算是没有农事经验的人,怕也能看出来,这一大片土地,质量或许比不得中原腹地,但~,人烟的兴旺,人气的兴旺,只要不是老天爷铁了心,非要跟这里过不去,到明年,收成怕绝不会太差了。
杨妙才深有感触的对李元庆拱手道:“李帅,在身体力行这方面,妙才与您相比,实在是差之千里、万里啊。不出意外,辽南到明年,必将取得丰收硕果。”
李元庆却是笑着摆了摆手:“杨兄谬赞啊。杨兄,这些时日,你也了解了一些长生岛这边的地势。咱们的儿郎们、百姓们,的确是肯吃苦,也能够吃苦,可惜啊。这边靠海太近了,土地中盐碱成分太多。就算我们下十成力,可能还比不得关内百姓们下五成力。杨兄,辽南的百姓,难啊!”
李元庆说着,长长叹息一声,有些无言的看向天空。
已经在长生岛七八日了,杨妙才已经走了不少地方,已经很明白长生岛的自然条件,自是也能明白李元庆的苦衷。
长生岛位置是‘险要’,有大海相隔大6,只可惜,这种海岛,靠海实在太近了,不可避免的,就要遭受到海边气候的影响。
尤其是土地,质量其实很差,远远无法与关内的良田相比。
就算李元庆在这边很努力,百姓们更努力,劳作方式,也是非常的条理,不论是灌溉、还是上粪,都非常的有节奏。
但这还是改变不了其根子上的缺陷。
-----海边土地的成色太差了。
只不过,杨妙才并不知道的是,地瓜的生长力,究竟有多旺盛,莫说是土地里稍微有些盐碱成分了,就算是在荒漠里,只要有水,只要条件不是特别特别差,其一样可以获得丰收。
此时,听到李元庆的话,杨妙才深以为意的点了点头,长叹息一声道:“李帅,小弟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小弟记得,辽南中部的土地还是不错的,只可惜……”
杨妙才有些痛苦的摇了摇头:“李帅,国朝至此,小弟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