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德盟军靠近工厂,迫使工厂再一次疏散。谢斯特罗列茨克的工人在列宁格勒的工厂内继续生产,战后伊热夫斯克和图拉建起更加现代化的生产线,而谢斯特罗列茨克则不再受到重视,所以工厂没有重建,从此不复存在。
伊热夫斯克是在位于一条大河上的萨拉普尔的西北方77公里处、乌拉尔山的丘陵中的一座小城市,最初是在1760年建立的以生产轻武器和大炮配件为主的铁器厂,在1763年工厂由俄罗斯政府接管并开始生产武器。后来由于拿破仑准备入侵俄国,而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俄国政府需要找一个新的地方来生产武器,这个地方不能像图拉和谢斯特罗列茨克的位置那样危险,而且要靠近自然资源供应地,最后在1804年决定利用基础良好的伊热夫斯克五金工厂。在1807年7月10日,伊热夫斯克正式成为真真正正设施完善的兵工厂,到1825年时,伊热夫斯克已经成为俄国最现代化和最有效率的武器生产地,它利用河流资源提供足够的动力和蒸气。从1807-1907年间就已经独立生产了大约4百万支步枪,而在伊热夫斯克工作的工人在25岁时却还有被征召入义务兵役的可能性,所以说它的生产效率是相当高的。
为了增加莫辛-纳甘步枪的产量,从1900年开始伊热夫斯克兵工厂进行了大力的扩充,从法国、英国和瑞士进口了大量现代化的生产机器,工人人数也急剧增加。1882年该城市只有2,048个居民,在1902年时光是工人就有3,637人,在1903年大约有7,000人,在1905年时确算有6,366个工人在生产3线步枪。在1896年,伊热夫斯克每天可生产1,000支3线步枪。这个数字在1899年降低到每天600支。在1919年的内战时期,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曾有几个月被“白军”占领。在二战期间,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全力生产91/30步枪,光是战争的前半段时期就已经生产了3,00万支91/30步枪。伊热夫斯克生产的步枪可以通过弹膛顶部一个花圈内的锤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