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畏真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七十七章 疑问(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不知怎么的,觉得思维像飞上高天的风筝一般,难收回来了。便又想,可取他们的性命,该谁说得算?

    在无量城时抓逃军,依律,倘有手持兵刃抵抗的、喝令之后仍不止步的,都该杀。虽说从前同袍一场,不到万不得已,也没几个人真下杀手,可真要到了行刑的时候,他心里也没什么波动,最终只暗叹一声“可惜”罢了。

    因为军法如山,既然从军,自然依军法行事。

    之后在车上,李定问他如何处置应慨的时候,他说“交由督院”——那也不是玩笑话,而是一时真心。李定当时哑然失笑,车前的李丘狐一定也是在那时候觉得自己“妇人之仁”,李伯辰能理解他们那样的反应,因为他清楚,自己与这世上的人,终究还是不同的。

    这种不同,是因为他的来处。

    数年前他来到这世上,最初心里的确有些豪气。但渐渐现,自己相比别人,似乎实在没有什么长处。要论天文地理,他比不过当世的博学者,论诗词歌赋,比不过当世的大文豪,论修为境界,更是说笑。哪怕自以为懂得些这世上的人该不晓得的“小知识”,也现原来此间人也不是傻子,许多他以为旁人不知道的,人家早就清楚了。

    但唯有一样,他觉得是这世上的人绝对比不上的——那便是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就是他的不同之处。

    这种思维模式,乃是在来处耳濡目染的结果。而那耳濡目染的环境,则是许许多多的人经历数千年的时间,一点点改造出来的。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积淀,是时间与智慧的结晶,在这个世上,哪怕再聪明的天才,也没条件与他的这种见识相比。

    在他来处,是一个相比当世,更加高度组织化、制度化的社会。这叫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相比此世人想得就要多些。譬如眼前地上的这些人,要依着这世上豪杰的想法,既然作恶,那就可以杀了。要是不杀,非要扭送去官府、督院,大抵会叫人觉得行事有些古板。

    但李伯辰知道自己之所以会犹豫,其实不是因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