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三章 苏导的心得(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要忽视镜头存在,没有导演允许绝对不能看镜头,不能与观众形成对视,那将导致出戏清零剧情代入感。

    mV也遵守了这条铁规,音乐影像虽然一代代展,除了歌手亲自上阵偶尔看着镜头告白式献唱外,其他表演也都忽视镜头,哪怕最简单的模特走街也是沉浸在自己的环境里,画面内外是两个世界。

    苏长青认为这么拍都错了。

    mV不是贡献故事,而是输出情绪。

    当一个寂寞的人、无聊的人、喝多了需要泄情绪的人,看着屏幕对着话筒喊出“你知道我在等你吗?你如果真的在乎我……”时,或许会希望有人注意到他。

    此时模特如果能愁怨地与他对视,朦朦胧胧放点电,应该比在花丛里找钱包似的走来走去好些。

    即便是从水里钻出来,模特也该痴痴地盯着镜头,就像看着蹲在泳池边的男友。

    一个漂亮女孩独自在泳池里戏水,漫无目的游来游去的设定很傻逼,和拍一只圈养的海豚没区别。

    总之没有剧情又失去了交流,这样的mV不合格,只是提供了画面而已。

    苏长青一直认为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十一区东瀛人,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展,他们很在意画面内外的互动交流,小姐姐们再忙都能随时关注镜头,湿漉漉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大哥哥小弟弟不要急哦,慢慢来才有意思。”

    不足的是东瀛妞太喜欢媚笑,牙又不够整齐,看着有点危险……

    苏长青大致和杜可可交流了一下,她茅塞顿开般消化理解,最终很支持这种交流式拍摄:“你这理念很新,我也去过几次卡拉ok,从没见过这样的,咱们这作品出来了很可能引导潮流。”

    周兰花和丁嘉洛也跟着拍马屁,好像看到画面了似的。

    苏长青:“ok,那就这么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