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四章 常规操作(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丁嘉洛说乾东三所的修缮申请已经批下来了,上面拨了点款,接下去四维应该打款了,先五十万,不够再说。

    “拨款肯定是不够的,缺口咱们托底,差多少给多少。”

    其实故宫修缮一直都在进行,除了抗战那几年外从没中断过,不然难以维持五百多年,而且也一直接受捐款,资金当然是多多益善。

    这次不同的是单独修缮比较冷门的地点,而不是游客如云的开放区。

    “这事最好别擅自上报纸,”丁嘉洛提醒道:“博物院接受捐款也是有要求的,任何人不能借此商业炒作,将自身企业和故宫挂钩。”

    也就是不准捐资冠名。

    另外以后借故宫任何地方拍摄,也得按日付租金。

    看来有些事也没苏长青想象的那么牛逼,原本就是常规操作,并不需要特权就能做,是他自己少见多怪越想越玄了。

    “咱们这片子是故宫题材,如果想联合造势做宣传呢?”

    “那恐怕得捐几百万才能搞个联合布会。”

    苏长青立马否定了:“现在的市场和传播渠道不适合这样的投入,还是算了吧。”

    目前布会只能拍照在报纸娱乐版,了不起北京电视台个新闻,受众非常有限,不比网络时代可以无限造势。

    记得张艺谋几年后在紫禁城太庙搞过现场版的《图兰朵》,但那是张艺谋,名字都不止几百万。

    说起《图兰朵》,苏长青还在校时就讽刺过这种不伦不类的所谓经典,当时也得罪了某些艺术理念不同的院领导。

    现在想想当年还真得罪了不少人,人称北电小钢炮。

    不过到现在他也认为,一个意大利人改编的阿拉伯传说中的华夏故事,就像汤显祖写一个波斯人告诉他的意大利剧,不知道有什么可看的,里里外外透着莫名的荒诞,不明白当年说错了什么。

    或许就因为是外国人写的吧,九十年代需要这种自豪感,随便一个老外唱中文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