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十七章 一炮双响(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走秀后陈锦的工作就转了方向,按照苏长青要求马上开始设计秋冬款。

    虽然当时才进入五月下旬,不过服装业的夏季已近尾声,得马上准备秋冬的,一个月下来已出了十七八款。

    有些冬装款是在夏装基础上改的,度要快许多。

    结合经验记忆,苏长青经过认真考虑,“京歌”必须自营。

    对外批或者品牌授权是来钱最快的方式,但也是短期行为,基本都是越做越烂,最终品牌垮了,换个牌子再来。

    重生的人应该懂得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道理,听起来好听,看起来好看,其实就是一个人把钱都赚了,最后还能确保自己的风格不被篡改。

    “敲黑板,格局要大,要立足于开创一个时代。”

    他花了两天时间与陈锦交换意见,将秋冬款的风格进一步完善:“我希望今年过年的时候,许多人能穿上咱们的京歌。”

    期间杜可可打来过电话:“我听胡笳说你要离开一段时间?”

    苏长青没多说什么:“对,到处走走,为自己找找其他出路。”

    “这可不像你说的话,有什么事和我商量,别太轴。”

    苏长青明白她的意思,别放着轻松的钱不赚自讨苦吃。

    “放心,有事肯定和你商量。”

    临走他交待陈锦:“在北京找一家合适的服装厂,一旦需要我们要在断时间内大量供货。”

    对此陈锦很有信心:“这不是问题,别说一家,几家都行,虽然来北京时间不长,这行却很熟,有许多濒临倒闭的小厂可以接活。”

    六月二十八日,苏长青直飞深圳,然后广州、厦门、上海、杭州一路北上。

    每个地方都待四五天,跑各大商场、繁华街道,了解当地市场,合适的就找到出租方洽谈并留下联络方式。

    苏长青最后去的杭州,也逗留最久,他有朋友在这从事服装行业。

    九十年代初,在服装业产业升级转型大潮中,不少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等杭州高等院校的服装系毕业生选择了白手起家,他们从几台缝纫机做起,花数年时间艰苦创业,最终合众人之力创造了杭派古风女装。

    苏长青现在比他们早走了好几步,裁掉了许多错路弯路,既然准备竖起一杆大旗引领方向,当然期望志同道合之辈能望风而来共襄盛举。

    这些天他每天都会打电话回四维了解情况,陈锦的设计工作进度不错,已经出来三个系列四十多款秋冬装。

    她还说杜可可来过,《公主的决断》已经制作完成了,连海报都设计好了,就等着排期上映。

    七月二十一日,刘倍电话还没打回国,国内报纸就先报到了,《模特队》获得国际五大电影奖之一的卡罗维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大奖。

    苏长青很高兴也很意外,刘倍不是去的意大利的都灵电影节么?

    怎么变成卡罗维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大奖了?

    这个奖显然是更牛逼的,不知道她怎么临时改了主意。

    两天之后又有消息传来,《模特队》获得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特别大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