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五章 运筹帷幄(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导演统筹能力也不足,节奏控制失调、后期剪辑混乱,出来的东西往往低于观众期望。

    尤其还是打着央视名头开拍,就更容易让人失望,最难容忍的是明明缺乏创意,却非得作些莫名其妙的改编,再加上高高在上不愿听取意见,那就真令人讨厌了。

    抛开陪伴成长的情怀实事求是地说,**十年代的港台电视剧制作真的都相当粗糙,大部分镜头都是室内搭景拍的,换场景就是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但人家编剧厉害,总能吊着观众的胃口讲故事。

    另外就是改编得特别通俗,镜头语言和台词都大白话,看着特别轻松,我们的编剧往往卖弄水平,不愿意贴地气。

    开拍金庸剧是无法避开比较的,香港的李添胜九十年代开拍了一系列金庸剧,九四年是射雕、九五年是神雕、九六年笑傲,后来九七年拍了天龙、九八年鹿鼎记、九九雪山飞狐。

    这些武侠剧后来被网友认为部部都是经典,凭良心说其实这些剧制作水准也都不高,布景依然简陋服道化依然随意,演员表演油滑套路,李添胜都未必好意思说是精品。

    假设将其中任何一部拿出来说是央视拍的,一样会被喷成翔,只因为大6做得更差,于是显得没那么不堪。

    可见国内的观众要求真是很低,非常容易就被满足了。

    大6也有拍得好的,o3年胡军主演的《天龙八部》,水准应该是所有金庸电视剧里最高的。

    既然现成的人,苏长青打算从《天龙八部》开始。

    从时间上来说,《天龙八部》故事生的年代早于神雕系列一百多年,也应该先拍。

    未来怎么改编可以再议,苏长青已经有了大方向,现在得先取得金庸的授权。

    两年后金庸收一元钱就把拍摄权给了央视,苏长青可没抱这个幻想。

    他指示杜可可:“去趟香港吧,把咱们的作品给金老看看,如果能合作的话就买版权,该花多少钱就花。”

    金庸得作品被翻拍很多次了,授权不贵也不太苛刻,大6一直没有好的团队能够拍摄金庸的作品,以四维的实力和苏长青的知名度达成合作应该不难。

    如此一来杜可可的团队接下去的工作方向基本定了,还有黄杨和黄勃的需要确定。

    。

    。

    昨天拜票不少朋友给了推荐票和月票,找个时间一下统计上架来得到的支持,然后特别感谢。

    刚才掐指一算今天还得再拜,十二月一日,数据还要刷新,推荐票、月票一拜再拜。(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