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一十章 一针见血(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变。”

    “何以见得?”

    苏长青聊起了《朗读者》,昨天他捋了捋这个故事,有了另外的心得。

    他把故事大概说了一遍,一个德国少年爱上大二十岁的汉娜,战后再见面是在战犯审判庭上等等。

    梅露兰·多拉听完很惊讶:“您是说这个喜欢听小情人朗读的汉娜实际上是个文盲,不可能是集中营的负责人,也就不可能是战犯,但为了隐瞒文盲的事实,宁可冒着可能被战后法庭绞死的危险?”

    “是的,汉娜对不识字有股强烈的羞耻感,不顾一切坚持隐藏这个秘密,最终被判终身监禁,虽然失去自由,但也保留了最后一丝尊严。”

    《朗读者》拍摄于十年后,主演就是今年即将凭《泰坦尼克号》萝丝大红大紫的凯特·温斯莱特。

    梅露兰·多拉显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困境,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可那个少年已经是法律工作者,完全可以出庭为汉娜作证,仅仅为了自尊而失去自由,甚至令战争审判失去意义好像不值得。”

    “这正是戏剧矛盾之处,尊严和自由哪个重要。

    汉娜是集中营管理员,是国家犯罪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当她受命拣选女囚犯,把她们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去受死时,她没有怀疑过、更没有挑战过这个命令的合理性。

    当关押数百犹太人的教堂起火,她考虑更多的是如何维持秩序、防止囚犯逃跑,而不是开门救命,于是烧死了许多人,她还是有罪的。”

    “你刚才问少年为什么没有出庭作证,原因恐怕很复杂。”餐厅里很热,苏长青从寒冷中彻底缓了过来,于是啤酒喝得很勤:“先是作证也无法免去所有杀人罪行,其次是他们这一代人对上一辈的罪行感到羞耻,心怀怨恨。

    但他依然爱着汉娜,在她服刑期间依然寄录音带为她朗读,教她识字。”

    梅露兰·多拉很快反应过来了:“这故事有为战争罪犯开脱的味道,个人虽然在国家意志面前很渺小,但毕竟有选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