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光影年代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二十五章 不然怎能为所欲为(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废弃十几年,百平方左右,采光、通风都非常专业,只要整理好卫生修整一下地面,基本就可以投入使用。

    苏长青对着地方挺满意,尤其喜欢门框、墙裙、窗棂上的木雕花纹,很有时代感,带有些许异国情调。

    柳雨菲对他的不听话无可奈何:“我和穆沐的话你不听,非要瞎跑半天,现在最好别表现出很满意,让人看着生气。”

    “其实我也知道最好的可能就在你们校,而且在这拍也方便,所以才先跑别的,正因为有比较才特别满意,不都跑一圈怎么可能死心。”

    穆沐总是向着苏长青:“这叫把希望留到最后。”

    与北舞谈好了合作,美工团队马上进入开始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下也进行了些延伸装饰,尽可能弄得更华丽更贵族气息些。

    芭蕾舞不是平民艺术,逼格最好弄高点,何况这是参赛片,别让欧洲人觉得中国人玩的芭蕾透着股寒酸土气,画虎不成反类犬。

    何况这是艺术片不是社会现实片,连装逼都不会还搞个屁艺术。

    这方面日韩做得到位多了,他们的影视作品中极少出现肮脏邋遢的形象,环境也尽量拍得漂亮干净,即便是表现非常困苦的百姓,衣服也是整齐不露体的,所谓的脏就是在脸上蹭一道灰,虽然不真实,却提高国民形象。

    尤其是韩国,文化部门牵头搞这个,对影视作品的画面进行形象审查,最过分时全剧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全是崭新的衣服,文化输出时极大强化了受众印象,以为韩国自古国富民强。

    所谓的真实并没想的那么重要,一般人都记不清自己十年前的事,谁在乎韩国以前穷得鬼似的。

    叙事方式很重要,大家相信的就是真实,所有导演都信奉这个,不然还拍个屁电影。

    国内这方面做得一直很差,一直到二十后国民的尊严意识自觉醒,而且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那些个钻空子的导演才不敢再靠丑化国人形象跑到国际上拿奖。

    趁着排练厅整修的四天功夫,苏长青挑了二十多个舞蹈群演,都是高年级学生。

    穆沐成名的时候,这些同学都还是大一大二新生,能被苏长青的新片选上都欣喜非常,如同中了大奖。

    《黑天鹅》的主要戏份都集中在穆沐和柳雨菲身上,配角就两个,一个是舞团的艺术总监,一个是女主的妈妈。

    女主的妈妈比较好找,国内有不少长相严肃的中年女演员,最终苏长青选中了人艺的吕中。

    艺术总监需要个中年帅哥,而且得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年轻时就是跳舞的,气质长相不能马虎。

    苏长青知道专业演员里没有这路人,国内的男演员一个个看上去都是不爱运动的,那么最好就是在北舞的老师里挑个合适的。

    北舞的中年男老师就有近百号人,最终苏长青选择了边千山。

    边千山是少数民族的,曾经是中央芭蕾舞团的台柱子,退役来当了老师,气质形象都很不错。

    如此一来场地、演员全都到位,穆沐、刘雨菲和她们的校友们将集中训练几天舞剧《天鹅湖》,只要状态满足条件,随时可以开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